龍應臺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于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野火集不同版本封面,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馬上讓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編輯整理野火集讀后感,歡迎閱讀。
野火集讀后感
龍應臺,聽她的名字你會覺得她是個在書房里啃古語和文化史的禿頂男人,看到野火集的人也會很自然地以為她是個男人,只不過事實和想象的有些出入,她是個秀氣的男人,有著濃厚的書生氣,楊澤她她是“天真女俠”,這樣你就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個女人。龍應臺應該是個讓人驚訝的女人,她的筆觸平和卻寫出臺灣天空下的丑陋,那些藏在最隱晦角落里的黑色都會被這個女人有意無意的扯出來,所以那把野火才會把臺灣的天空燒的透亮。
龍應臺曾長期旅居海外,對于她這種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國之后對于社會上見到的種種都會有種超脫的感覺,她是那種脫離了棋盤的旁觀者,而不是對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會有對于任何一方的偏頗?!兑盎鸺肥驱垜_在報紙上評論文章的集合,對于這種收集型的書刊,龍應臺讓它做到在20天內(nèi)再版24次的奇跡?!兑盎鸺肪椭_灣的春風,一下就染紅了那個小島上的善良民眾,幾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讀期刊。
龍應臺的評論不會用堆壘的典故和文化專業(yè)術語做評述,她以身邊的例子為出發(fā)點,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說的現(xiàn)實是真實的,人們可以觸碰到那些事實的質(zhì)感,鈍的讓人心痛。她問“中國為什么不生氣?”她評“幼稚園大學”,她說“機器人中學”,她還說臺灣是“生了梅毒的母親”,可是她還是那個生她養(yǎng)她給她生命和家的人。
龍應臺是盜火的米羅普休斯,那個被眾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卻把火種帶給人間,那些借著春風的野火被龍應臺盜出來之后就有無限的熱量,炙熱的火苗舔舐著臺灣政治每根被隱藏的脆弱神經(jīng)。龍應臺的火燒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虧了龍應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龍應臺應該是個啟蒙者,相較于上一代啟蒙者,從魯迅到賴合,從柏楊到李敖,龍應臺是溫和的,卻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無害的正氣散,魯迅刺客型的筆鋒是冰冷的,是讓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種剜肉去瘡的猛藥。年青的龍應臺和年青的魯迅一樣,天真的抱著火熱的救國心去國外求學,回國后她才發(fā)現(xiàn),制度壞了,可以修補;思想壞了,卻是外力無法挽救的,所以她選了和魯迅一樣的路,或者說冥冥中有著某種必然。
龍應臺的野火燒了二十年,龍應臺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記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訶德一樣,守護著那個沒落的時代,和守舊的存在價值觀作斗爭。夕陽里,堂吉訶德,瘦馬,破槍,銹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長。龍應臺在早上升旗的陽光里被裹著,影子被踩在腳下。
野火集讀后感
選擇看《野火集》是因為龍應臺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我的十分相像??赐耆珪鴷r,龍先生的筆尖已經(jīng)將我的思想提高到了另一個高度。 下面,我就以一個普通中學生的身份來談一談我的理解與觀點。 在《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以及《生氣,沒有用嗎?》這兩篇文章中,龍應臺先生談到了對于七十年代臺灣的“臟亂差”現(xiàn)象,當時的國人根本不予理睬,從眾性使得他們漠視了這個滿身污垢,卻被他們稱之“家”的臺灣。
所以,當龍先生“生氣”時,卻受到了以白眼和辱罵作為“先鋒”的“回報”。對于這一點,我是感同身受的。曾經(jīng)在一個飄雪的冬天,我看著紅燈前自由穿梭的行人,大聲喊出:“是紅燈,你們?yōu)槭裁匆┞?”時,身后的一名中年男子用臟話罵了我,從我身邊擠著走去了對馬路;一位走到馬路中間的老伯很詫異地回過頭來看我,像是見到了一個不明外星生物體……那一刻,我的眼眶紅了,我不敢相信這就是堅持交通法規(guī)的人的下場:眾目睽睽之下,像一個小丑。但是龍先生說“講道德勇氣,不是可恥的事;說社會良知,也并不膚淺?!倍摇霸谝粋€法制上軌道的社會里,人是有權利生氣的?!?中國有句俗話“忍字頭上一把刀”,可見國人講隱忍,是出了名的。只要別人不危害自已的利益;只要自已不做害人利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多國人“根深蒂固”地相信這個“理念”。所以,鳥兒找不到茂盛的樹林了;老人倒地也沒有人幫忙送醫(yī)了;世博護照被偷找不到小偷了……這些都是身邊確實發(fā)生的。太多只顧自己利益的人一邊埋怨“人心不古”一邊理所當然地繼續(xù)自已的無動于衷。但是龍應臺先生告訴我們“要維持一點基本的人的尊嚴,就不得不仰靠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這不僅要求我們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還要制止別人做害人利己的事。”而且我們“不應該迷信逆來順受”。
同時龍應臺先生以智者的睿智揭示直指國人的道德劣根性“我們不敢正視自已的缺點,反而一味地掩藏——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蔽矣X得這真的是一個太多國人都避諱的問題,卻又是至關重要的癥結(jié)所在。 拿上海世博會來說,我本身就是世博小志愿者,所以有關世博的新聞會特別關注。當電視上播出了哪個廣場舉行盛會時,鏡頭遠處,說不定你就能看見幾個孩子爬到建筑上打鬧;一群人擁上公交車,把幾個外國人擠在門外;一個女士偷偷地快速掀起隔離帶鉆進了隊伍里……這些盛會中的敗筆,都被掩蓋了。所以當看到《野火集》里針砭的社會弊端時,我的感受好像就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點點滴滴,中國人重形式、做表面的習性到處可見。但是龍先生告訴我們“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一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币虼恕拔覀儾蛔龃笕宋?,總可以做個有一點用的小人物吧?一個渺小的個人,如你,如我,還是可以發(fā)光發(fā)熱?!?/p>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個中國大地,帶去龍先生以及所有愛國之人的心聲,關注我們的家、我們的中國、我們的上海,從小我出發(fā)改變這些不美好的現(xiàn)狀。就像文中龍應臺先生所呼吁“過程會很困難,沒錯;有些人會被犧牲,沒錯。但是在你沒有親身試過以前,你不能說不可能!在你沒有努力奮斗過以前,你也不能談無力感?!?因此當我讀完《野火集》后,并沒有對名人的膜拜,有的只是對一個文化理念與公民意識先驅(qū)者的崇敬,感謝她用筆喊出了很多人不敢、不屑、不愿說出的話,感謝她這樣一個平凡卻勇敢的中國人。我想正因為有了這樣前輩的指引,所以我才會變得更堅強與勇敢。
野火集讀后感
2011年,《野火集》出版第二十六年。但《野火集》并未被人們所漸漸遺忘,它就像一壇陳年老釀,愈年長,散發(fā)的香愈濃郁。而龍應臺,《野火集》的締造者,在這中國的文化土壤上勾勒出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的曲線,通往這個中國最應該令人看到并重視的所有,不論好,不論壞。
龍應臺寫這本書的時候,正值她從美國回到臺灣,回到自己日夜牽掛的那方土地。然則臺灣所呈現(xiàn)給她的一切,都讓她萌發(fā)了想寫這本書的沖動,于是,《野火集》應運而生。龍應臺的這把火,燒遍了整個臺灣。那個年代,正處于熱切希望突破現(xiàn)狀,沖撞權威的八十年代,如今看來,那也是充滿了臺灣命運的種種契機的時代。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
“我想回去真正認識一下自己的社會。”
龍應臺真的回去了,真的注視了。而她不敢相信的,是臺灣人們對于不公不義沒有尊嚴的環(huán)境可以如此忍受,如此“茍活”。事實是,所謂環(huán)境、社會、交通、消費問題的下面,藏著一把政治的鎖。
26年后,這樣的情況依舊沒有絲毫改變。
中國人依舊不敢大聲地說出“我很生氣”,中國人依舊不敢在攝像機面前大聲呵斥無良的商家,中國人依舊對食物中跑出來的蟑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正如龍應臺所講的,敢于生氣的人們,大概都活在龐大堅強的法制保護之下,而并非官官相護、官民勾結(jié)的腐敗環(huán)境之中。中國社會,不公不義的事情多了去了,人們往往選擇沉默來保自己周全,還用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來為自己開脫:中國人的美德就是忍耐。忍耐!那么,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呢,你還是選擇沉默么,中國人。在長長的排隊中,如果有那么幾個人,抱著僥幸的心理,硬著厚厚的臉皮,從你的身后插到了你的前頭,何不走上前去,跟他們說你很生氣呢。龍應臺的美麗寶島,享譽在外,但在龍應臺的眼中,卻因為臺灣人們的愚昧忍讓而變得失色。
下一次,如果我很生氣的時候,我會大聲地說:“我很生氣。”
《幼稚園大學》
龍應臺愛她的學生們,作為一個教授,龍應臺把她的學生們當做“努力迎取陽光的向日葵”。但龍應臺清楚,她的學生們,沒有--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反觀我的大學,或許不少學生都可以在考卷上揮灑出不錯的筆墨,但當真正遇到生活中需要他們拿出魄力去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馬亂兵荒。可錯并不完全在我們。我們只是一坯混沌的凝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從幼稚園開始到現(xiàn)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暫且不談,我們接受的所謂高等教育,究竟是個什么樣子。擺在我們面前的,往往是很多的規(guī)定,“上課不許遲到”,“睡眠要足8小時”,“講話時不許口含食物”,諸如此類;更為甚者,大學制的人頭點名成規(guī):至今我也無法明白,假若這堂課對我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又有什么必要浪費我的時間呢。但老師的觀點與我們截然不同:今天我逼你讀書,日后你會感謝我。確實,在步入大學之后我十分感謝以前面對我時會這樣想的老師們,但在大學這片土壤上,這個哲理確實沒有什么過于強大的根據(jù)。這就是我的大學。我雖抵觸這種做法,但為了今后我的前途,我也不得不低頭。
“文學是思想”,“文學不是象牙塔里的白日夢”。我著實佩服說出這話的龍應臺。我們這一代人對于中國式教育的怨懟,其實也在于我們本身的思想被禁錮,沒有將我們在課堂上所學所思帶到外面的世界,與廣大的宇宙和紛擾的現(xiàn)實世界銜接起來?;蛘哒f,我們不敢這么做,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從書本中抬起頭來這樣做。
龍應臺獨到精辟的話語,正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將臺灣教育華麗麗的外表解剖開來,讓世人聞到其中腐朽的氣味。
《野火集》使得龍應臺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也因此成就了她源源不絕的理性而犀利的文章,漸漸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以致使她的那片火燃燒了整個中國,而終于有今日我們所見的足跨海峽三岸的一個社會的良心、醬缸文化的諫諍者--龍應臺。
龍應臺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于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馬上讓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這些事,就發(fā)生在周圍,看得見,摸得著,那么具體、實在、確切;而內(nèi)中的緣由、涵義、影響、作用,常人似乎無所感,一經(jīng)點破;立時豁然開朗。
這個學習英美文化的偉大女性,在她深深熱愛的臺灣土地上,揮灑自己的筆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聲。龍應臺所擁有的魄力和勇氣,是她震懾文壇的銳利武器;精辟獨到的言語,一針見血。
單單選取了這三篇文章來敘述我的感想,因為這文章,都是龍應臺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話語。句句獨到。
《野火集》,龍應臺,都是文學對這個世界最無與倫比的饋贈。
野火集讀后感
我認為,《野火集》和《丑陋的中國人》的性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希望用文章來喚醒人們。《丑陋的中國人》喚醒中國人進行自我反省、取長補短,而《野火集》喚醒的是中國人的良知。
《野火集》告訴我們要敢于揭發(fā)真相。
《野火集》告訴我們大學生應該擁有理智。
《野火集》告訴我們女性一樣可以寫出犀利明銳的文章。
這本20多年前的書放到現(xiàn)在一點也不過時,她反映了當時政治黑暗的臺灣?,F(xiàn)在的臺灣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改變還不夠。但是這二十年間的改變則是對《丑陋的中國人》的一個答復,對那些曾經(jīng)、現(xiàn)在擔心過中華民族未來的人一個答復——我們可以改變。
龍應臺以她學院的理性與邏輯訓練,加上她熱愛鄉(xiāng)土的赤誠,再加上率直的個性、敢言的勇氣、善言的技巧、無畏的氣魄,將一把把狂飚的野火燒向了社會上、人心中那些污穢腐敗的暗角:污染曰趨嚴重的環(huán)境、假冒的嬰兒奶粉、混亂的交通、威權的政府、泯滅的良知、淪喪的道德、被鉗制的媒體、磨滅個性的教育、被壓力壓迫得暴躁不止的普通人……
《野火集》是臺灣80年代的啟蒙,2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讀下來,如同在講今天的大陸,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不也正如當年的臺灣嗎?很佩服龍女士道德批判的勇氣、膽略、氣魄、深度,贊同有人稱龍女士為“女魯迅”,的確讀龍女士的《野火集》能感受到她如魯迅一般“橫眉冷對千夫指”時的逼人寒氣,能感受到她字里行間的刀光劍影,當然也能感受她那份愛之深、恨之切的摯誠,能感受到她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拳拳愛國心……“ 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燒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義和不公,打破權威和教條,以此清出一片干凈的地方來。我們現(xiàn)在不正也需要這樣狂飚的野火嗎?
野火集讀后感
龍應臺曾長期旅居海外,對于她這種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國之后對于社會上見到的種種都會有種超脫的感覺,她是那種脫離了棋盤的旁觀者,而不是對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會有對于任何一方的偏頗?!兑盎鸺肥驱垜_在報紙上評論文章的集合,對于這種收集型的書刊,龍應臺讓它做到在20天內(nèi)再版24次的奇跡?!兑盎鸺肪椭_灣的春風,一下就染紅了那個小島上的善良民眾,幾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讀期刊。
龍應臺的評論不會用堆壘的典故和文化專業(yè)術語做評述,她以身邊的例子為出發(fā)點,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說的現(xiàn)實是真實的,人們可以觸碰到那些事實的質(zhì)感,鈍的讓人心痛。她問“中國為什么不生氣?”她評“幼稚園大學”,她說“機器人中學”,她還說臺灣是“生了梅毒的母親”,可是她還是那個生她養(yǎng)她給她生命和家的人。
龍應臺是盜火的米羅普休斯,那個被眾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卻把火種帶給人間,那些借著春風的野火被龍應臺盜出來之后就有無限的熱量,炙熱的火苗舔舐著臺灣政治每根被隱藏的脆弱神經(jīng)。龍應臺的火燒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虧了龍應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龍應臺應該是個啟蒙者,相較于上一代啟蒙者,從魯迅到賴合,從柏楊到李敖,龍應臺是溫和的,卻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無害的正氣散,魯迅刺客型的筆鋒是冰冷的,是讓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種剜肉去瘡的猛藥。年青的龍應臺和年青的魯迅一樣,天真的抱著火熱的救國心去國外求學,回國后她才發(fā)現(xiàn),制度壞了,可以修補;思想壞了,卻是外力無法挽救的,所以她選了和魯迅一樣的路,或者說冥冥中有著某種必然。
龍應臺的野火燒了二十年,龍應臺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記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訶德一樣,守護著那個沒落的時代,和守舊的存在價值觀作斗爭。夕陽里,堂吉訶德,瘦馬,破槍,銹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長。龍應臺在早上升旗的陽光里被裹著,影子被踩在腳下。
野火集讀后感
龍應臺成名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我是讀了龍應臺的近作《親愛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這樣,找到了《野火集》。
這本書的年齡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價是3.20元。書的內(nèi)封頁上,貼著圖書館的還書期限表,大紅的印蓋上讀者的還書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顯著它曾經(jīng)的炙手可熱。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篇名似曾相似。這篇文字里寫道:“他看見一輛車子把小孩撞傷了,一臉的血,過路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小孩,或譴責肇事的人?!弊x這篇文字的時候,收音機里正在討論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國的人似乎都在生氣,生氣歸生氣,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會行動嗎?又或,你敢行動嗎?
《生了梅毒的母親》,篇名很刺目,梅毒就是污染殆盡的環(huán)境?,F(xiàn)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鄉(xiāng),土壤都被鉛污染了,整個村莊的小孩子,血鉛全部超標。在北京,何處能聞到一口清新的空氣?我的住房已經(jīng)到五環(huán)以外,夜夜空氣中都彌漫著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廠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許不止一家?!队字蓤@大學》,碰巧最近聽到大學畢業(yè)生在職場中裝萌的報道,
這怎么怪得了他們。我們教育旨在培育他們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嗎?從小到大,有誰問過他們喜歡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嗎?有功課教他們?nèi)穗H關系,愛與責任,審美與情趣嗎?
《自白》,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別人發(fā)覺了龍應臺是個女性?!弊x到這句話時,我忍不住笑了。原來,豪邁如龍應臺者,也有這樣的感嘆。女性的社會角色,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關注公眾事務、抨擊社會弊端、長于理性思辯的女性仍不多見。我的朋友,以碩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聽她們講:“除了孩子,別的我無暇關心。”也難怪,偶爾跳出個龍應臺,頭腦固化者會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潰的老鼠》,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麥爾教授怎么會想到對老鼠做那么殘忍的實驗,老鼠的智商當然不足以應對那么復雜的情境。可是,人類社會也很殘忍,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應對復雜的社會試驗場,就被搞崩潰了。崩潰者的錯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誠心或無心把人弄崩潰的實驗者呢?就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嗎?
除了龍應臺的文字,《野火集》還收錄了各色人等的讀后感,林林種種,觀點五花八門,贊同的,反對的。允許不同觀點同處一書,恰可體現(xiàn)龍應臺的包容和大氣。從此處也可看出《親愛的安德烈》的編排來源了。
野火集讀后感
在交錯復雜的時間與空間的變換中看完了《野火集》,想起龍應臺在《倒影·星斗·沙漠玫瑰》的一句話:“文學和藝術使我們看見現(xiàn)實背後更貼近生活本質(zhì)的一種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實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還有知覺的對美的頓悟。美,也是更貼近生活本質(zhì)的一種現(xiàn)實?!薄兑盎鸺烦霭骒?985年的臺灣,第一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寫于1984年,文中針對的對像主要還是臺灣??墒牵?011年的中國大陸,當我們再一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卻不自覺地一陣陣戰(zhàn)栗,為什麼?因為,今天的中國大陸,就是在重演著當年臺灣的悲劇,但是我們依然不亦樂乎。
《野火集》褒貶參半,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野火集》的確是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巴掌。今天的中國終於走出了腐朽的幾千年君主專制社會,終於擺脫了恥辱的幾百年欺壓,終於可以讓人民老百姓抬頭挺胸當家做主人。可在伴隨著經(jīng)濟的崛起的同時我們毀滅了多少茂密的樹林填埋了多少美麗的湖泊玷污了多少潔白純凈的河水,我們又在歡喜看GDP瘋狂增長的同時制造了多少毒大米添加了多少食品添加劑從而養(yǎng)育了多少“大頭娃娃”,最悲哀的是我們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努力奮斗的同時“培育”了多少貪官多少奸商多少人渣?是不是歷史的進步與發(fā)展都要踐踏在人民鮮血淋淋的肉體上?難道我們社會的每一步前進都要以犧牲絕大多數(shù)人的尊嚴甚至生命為代價嗎?
我越來越不敢看新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不愿每天起來就要被迫面對這社會越來越丑陋的一面。之前鬧得沸沸騰騰的“老人摔倒無人敢扶”系列事件依舊在上演,“小悅悅”的悲劇也依然在延續(xù),一個社會居然可以冷漠到連這個群體中的最弱勢部分都失去依靠。撇開流傳幾千年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不談,就人最基礎的本性而言,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在面對一位摔倒的老人或是小孩都會走上前去扶一把,可是我們?yōu)槭颤N就失去了這人最基本的本能呢?不是這個世界不夠美好,只是我們不夠勇敢。談到人性,始終繞不開的一個矛盾就是上層建筑所構建的思想政策與實施到基層層面的行為執(zhí)行方案之間的沖突。比如,中央一直在強調(diào)要控制房價要讓人民住得起,可是,現(xiàn)實卻是房價上www.liuxue86.com升的速度都快趕上“神州八號”;國家每一屆領導班子在上任初期都會信誓旦旦地下定決心整頓貪官,可是現(xiàn)實卻是貪官越來越多,甚至演變成小學生的愿望是“長大後要當貪官”;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群眾全心全意為政府服務”?,F(xiàn)實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們曾經(jīng)構建的社會藍圖到了今天會變成這幅模樣?是我們的道德在滑坡嗎?還是我們的社會發(fā)展陷入歷史的軌道?
尼采曾經(jīng)說過:“如果人生是個夢,我們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精致和樂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好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奔热晃覀儊淼搅诉@個世界,我們就要勇敢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野火集讀后感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完了龍應臺所寫的一本頗有哲理與極為大膽的書--《野火集》。這本書由一篇篇小文章構成,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問題。在這本書里,我了解到了很多與我平日自然思維所不同的東西。它寫了現(xiàn)代的中國,現(xiàn)代的臺灣。把一切的污穢、不公、丑陋都通過文字暴露出來。其中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有以下幾篇。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與《生氣,沒有用嗎?》。曾經(jīng)的中國,被外國稱為“生命力最強的國家”。你知道為什么嗎?你又可曾知道這稱號的由來?這,并不是所謂的稱贊,而是赤裸裸的諷刺。近幾年,中國的食品問題成為人們心中的恐慌。我曾聽到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國家因為食品問題,近百人因此中毒而被送進了醫(yī)院。有一個人就說:“看來生命力最強的還是中國?!绷硪粋€人就問:“為什么呢?”那個人就回答:“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最多,卻不見傷了那么多人?!笔前?,因為我們國家有一系列的食品問題,因為所謂的三聚氰胺,蘇丹紅都不足以使我們喪失生命,所以這個稱號由此而來。你們都應該懂得,這個稱號后面的嘲諷與其深藏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中國人不懂得生氣。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生氣沒有用。這就是這兩篇文章的中心。在這個法治社會,不應該是法律所打造的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嗎?那為什么又會有如此多的問題頻頻而來。這篇文章也讓我想到了“小悅悅”事件,十幾個路人置一個被貨車多次碾過的小孩不理,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沒有一個人拿出手機為她撥打求救電話。每每想起那場景,心中的憤怒油然而起。冷漠,這怎是一個人之所為。再來,讓我想到了因好心扶起一個婆婆而被判刑,因善良扶起一個老太婆卻被逼自殺?;闹?憤怒!中國人,你們?yōu)槭裁床簧鷼饽?
因為不敢生氣,因為生氣沒有用。中國人講忍耐,中國人怕事,自私。沒有一個人想要惹禍上身,沒有一個人膽敢大聲叫罵那些占據(jù)了你家的攤販,侵犯了你權利的商家,因為怕報復,因為怕惹禍上門。一切都因為怕事啊!再者,生氣為什么沒有用?因為那些不守法者根本勸服不了,部門也根本辦不了事,簡直是形同虛構。實在有太多因素限制我們,導致我們所能“生氣”的人都失敗,最終無果。龍應臺在書中闡明,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氣”的人太少。如果那些攤販被每一個路過的人而責罵,或許他就會撤離,還回你的家。如果那些部門天天都收到投訴電話,他或許就不能熟視無睹,就會辦事。是啊,中國人不敢生氣,很少人懂得生氣。微薄的力量不能打破這蠻橫的結(jié)界,只有我們都獻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集結(jié)起那份強壯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打垮這個問題,她們都不敢吶喊,不敢叫罵,只能忍??墒?,這個“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美德嗎?相信答案都在你們的心里。
我曾在《天天向上》看到過一個關于周鴻祎的采訪??赐赀@個節(jié)目,我不得不承認周鴻祎確實是一個敢說敢言的成功的商人。他不怕四海樹敵,勇于去顛倒企業(yè)巨頭。敢于去打擊那些不法網(wǎng)站,保障我們的電腦、手機安全。不畏懼如雨降臨般的唾罵與非議,堅守自己的信念,為我們打造了一個便利的網(wǎng)頁。他說,如果有人能像我一樣去顛倒那些企業(yè)巨頭,甚至來挑戰(zhàn)我,那么中國就會多幾個成功人士,打造出更好的網(wǎng)頁貢獻給大家。那么同樣的,如果我們國家能多幾個像周鴻祎這種敢說敢言的人,或許問題就不再那么多了。
《幼稚園大學》。大學,我所向往的階段。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心里向往大學。因為大學代表這自由,輕松。不再有繁多的作業(yè),不再有石頭般的壓力,也不再有父母整日的啰嗦。因為我們都長大了。但文中所描述的大學,是我從未看見過和了解過的--幼稚園大學。起初我極為迷惑,幼稚園和大學怎能相提并論呢?可是當我細讀后,才懂得了著所謂的幼稚園大學。文中舉了一個事例: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攔截了作者的車子,讓作者送她和她一個扭傷腳裸的朋友回臺北。作者答應了。一路上,這兩個女生哭著抱成一團。其實,這類情況只需一個電話解決。但她們卻只懂得哭泣。她們二十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而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卻還不到五歲。
看到這里,我倍感詫異。認為這太不可能,太難以接受了。可是事實卻又如此。在她們的身上,我們都看不到一絲的獨立。一滴滴的眼淚已為她們說明了一切。作者在文中稱大學教育為“喂哺式”教育。給予學生“過度保護”,將她們嬰兒化。沒有了她們本應具有的獨立處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這樣的大學生,還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嗎?這樣下去,我們的大學生還能真正的成人嗎?我想,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野火集》給了我很多從所未有的感受與見識。認識了中國人,認識了現(xiàn)在的大學教育。我想這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反思與鼓勵。目的是讓我們?nèi)バ拚c改進,摒棄這種教育,敢于去指責與指正。這,才是我們所要的國家和社會!
1.《龍應臺野火集 野火集讀后感》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龍應臺野火集 野火集讀后感》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24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