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1月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成立以來,臺州市研究部以11個農村基地院的課程建設為切入點,組織專家組定期住院參加研究和嘗試活動,努力實現(xiàn)城鄉(xiāng)聯(lián)系、協(xié)同發(fā)展。
視導中發(fā)現(xiàn),農村園由于規(guī)模小、教師隊伍偏年輕、教研機制不成熟,教研活動中“研”的成分不足,有時甚至以教研組長傳達要求和布置任務為主。許多教師事前對教研主題沒有充分準備,討論時往往無話可說;發(fā)言沒有緊扣課程要素,泛泛而談;怕說錯,覺得聽專家、教研員或園長說就行了。
基于此,課程視導組和幼兒園園長、教研組長一起,開展聚焦園本課程方案審議、班本微項目研究和課程資源分享等系列教研活動,以問題式閱讀、草根式研究、對話式分享作為撬動支點,讓每位教師有話說、會說話、想說話。
問題式閱讀:讓教師有話說
視導組在審議路橋區(qū)峰江幼兒園種植園本課程方案中發(fā)現(xiàn),該課程理念較陳舊,而根源在于教師普遍不愛讀書。每月下發(fā)的專業(yè)雜志都被束之高閣,對理論性強的書籍他們更是避而遠之。有教師說:“書的內容和我們的實際工作沒什么關系,提不起閱讀興趣?!边€有教師表示:“碰到困難,想從書上找相關內容,但就是不知道哪本書上有?!?/p>
視導組專家提議教師分頭查找相關資料,開闊研討思路。
如在活動“開播啦”主題審議時,針對如何在種植活動中助推幼兒深度學習這一話題,有教師認為,應該開展項目式種植,讓幼兒自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有教師認為,應該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還有教師認為,應該聚焦幼兒在種植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支持。但當追問“如何開展項目式種植”“怎樣的觀察記錄方式是有效的”“不同幼兒興趣點不一樣怎么辦”時,教師們由于知識儲備不足,研討陷入了停滯。
我們?yōu)榻處熗扑]了書單,他們選定《甘蔗有多高》作為共讀書目,帶著問題和任務提前研讀。一周后,園長作為領讀人,并以此書為例,剖析了教師在種植活動中助推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
隨后的教研中,教師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種什么、怎么種、如何管理、收獲什么。他們提出,可以給每個幼兒準備一本種植手冊,記錄種植中發(fā)生的趣事。觀察記錄、遇到的問題、解決辦法、家長的參與、收獲的喜悅等都可以記在上面。教師們還提出,雖然孩子們種的不是甘蔗,而是土豆、番薯、向日葵等,但要學習借鑒的是書里面的教師在背后對孩子們的支持,從種植手冊中收集的問題要作價值判斷,要有所聚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閱讀打開了教師們的視野,讓他們在教研中有話可說。反思我們的教研支持,首先要找準教師閱讀的需求點,用具體教研問題情境激發(fā)閱讀動機,盡量多提供實踐性較強的活動案例、篇幅不長的書籍和鮮活的視頻等學習資源。
同時,要逐步提高教師的信息檢索和批判性閱讀能力。這樣,在主題行進中,園長和教師遇到什么問題就會逐漸習慣去網(wǎng)上找資料。
通過基于問題的閱讀,教師們的閱讀更有目的性,教研活動中也更能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了。
草根式研究:讓教師會說話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常常出現(xiàn)言之無物、表達空洞的情況。為了讓教師們說得更有邏輯,更有啟發(fā)性,我們以“草根式”研究為抓手,讓教師們先做后說。
針對園本課程實施中出現(xiàn)的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途徑概念混淆、課程內容單一重復等問題,不同班級教師對種植環(huán)境的規(guī)劃、種植活動的記錄、個別化種植等“細、小、微”的問題持續(xù)深入地研究,用研究思維開展種植活動,并做好過程性記錄,定期分享交流。
在開播儀式后,小、中、大班根據(jù)各自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興趣點開展了不同的微研究。
如大(3)班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分組種植”進行研究。孩子們開展“我家的小菜園”調查。通過討論和投票,成立了“姜蔥世界”“花菜小鎮(zhèn)”“青菜樂園”“土豆城市”四個種植小分隊。四組孩子自主完成播種、日常管理、觀察記錄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家長則做好環(huán)境、材料的保障,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
主題中期,教師共同商量解決了大(3)班研究中的問題,如“自由組合情況下,四組孩子能力不均怎么辦”“土豆種植周期較長,孩子們興趣不足怎么辦”等。主題結束時,大(3)班教師帶著四個種植小分隊的記錄本,分享了階段性經(jīng)驗及后續(xù)計劃。
在期末的種植故事分享會上,每個班級教師的“話匣子”都被打開了:“我們?。?)班在班級門口的種植箱種了向日葵,向日葵發(fā)芽、長高、開花、結果,孩子們用放大鏡觀察葉子上的洞洞、在午餐后寫生、比較高矮?!薄拔覀冎校?)班開展了佛手瓜的種植,種植園地的空間規(guī)劃、培土施肥、后續(xù)搭架子都由孩子們協(xié)作完成。”
有研究才有發(fā)言權,以往教師們在教研時說得零碎、空洞,因為他們開展的多是“蜻蜓點水式”的實踐,也就不可能有“解剖麻雀式”的侃侃而談。
通過“草根式”研究,教師們對某一方面問題有了較深的實踐,成了問題研究專家,自然也就會說話了。
對話式分享:讓教師想說話
教研的氛圍和方式,也影響著教師的表達。教師們習慣于聽一聽、記一記,卻不愛說一說。對此,我們鼓勵教師們在日常工作中隨時隨地表達,同時每月的大教研活動都采取“末位發(fā)言”“預約發(fā)言”等形式,調動教師們的表達積極性。
我們提倡教研組織者“末位發(fā)言”,讓其他教師先說,做到“管住嘴、睜大眼、豎起耳”。
如在“開播啦”主題后審議中,大班段的教研組長拋出“回顧本班的班本化活動”“主題實施中的經(jīng)驗與反思”“課程資源庫的建立和完善”三個話題,讓各班教師先說說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再適時引導、總結提煉。
教師們分享了“種子播報員”“我選我種”“種子的秘密”等具有班級特色的活動,給其他班的教師帶來很多啟發(fā)。大家對第一次開展的“開播節(jié)”給予高度評價:既給了幼兒滿滿的儀式感,又為后續(xù)課程的推進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另外,教研組長根據(jù)需要,預約若干教師作為教研時的“中心發(fā)言人”。雙方提前溝通,確定分享主題、提綱、內容等,并進行試講。
如在“開播啦”主題中,教研組長發(fā)現(xiàn)大(2)班對種子“催芽”的做法很有特色,值得推廣,就預約該班應老師在教研會上作分享。應老師比較靦腆,平時教研中很少發(fā)言?!拔乙簧吓_講話臉就會紅,還是叫別人吧?!泵鎸蠋煹木芙^,我們引導教研組長與應老師聊起了“催芽”的緣起、問題和做法等,再幫應老師一起篩選圖片、提煉關鍵詞,做成PPT。在教研組長幫助下,應老師整理了發(fā)言稿,進行了試講,在教研會上的正式分享受到教師們的熱烈歡迎。
通過預約發(fā)言,我們將之前不喜歡說的教師推到了教研中央。慢慢地,作專題分享從任務變成了教師自我展示的需求,以及和其他教師對話的良好契機。對所有教師都有感觸的話題,我們采用抽簽發(fā)言,增加教研活動的趣味性。讓每個教師都有機會發(fā)言,都能和其他教師互動,這種對話式教研機制的建立,保證了教師全員參與教研的積極性。
(作者金恩力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峰江幼兒園副園長)
《中國教育報》2021年02月28日第2版
作者:高美嬌 金恩力
1.《【2012年幼兒園大班種植園地實施方案】專題打開農村幼師教研“話匣子”》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2012年幼兒園大班種植園地實施方案】專題打開農村幼師教研“話匣子”》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216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