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2世紀,羅馬是一個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強大奴隸制國家。但是隨著連年對外戰(zhàn)爭,大量戰(zhàn)俘和被征服地區(qū)的居民都被奴役。羅馬的奴隸數量迅速擴張,奴隸制發(fā)展到鼎盛時期。但同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隨著人數的增加,思想變得復雜。奴隸們不再愿意被別人壓迫,開始不同程度的反抗。隨著時間的推移,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日益突出,奴隸的反抗也更加頻繁。80年代,轟轟烈烈的斯巴達克起義終于爆發(fā)。

斯巴達克起義是羅馬共和國最大的奴隸起義。在奴隸斯巴達克的帶領下,200多名角斗士策劃了一場以“給我自由,否則去死”為口號的暴亂。但由于泄密,斯巴達克不得不提前帶領78人逃往附近的維蘇威火山,正式拉開了羅馬共和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奴隸起義。聽到這件事后,周圍的奴隸紛紛來到現場,叛軍迅速發(fā)展到數萬人。斯巴達克無疑成了他們的領袖。有一段時間,肩負正義的叛軍殺富濟貧,讓當地奴隸主都很害怕。

起初,羅馬當局對此并不重視,只派出3000名士兵鎮(zhèn)壓。但是他們遭到了起義軍的襲擊,羅馬士兵的武器全部落入起義軍手中。至此,起義軍一舉成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當他們進軍阿爾卑斯山時,叛軍內部有很大的分歧。以斯巴達克為代表的奴隸提議向北進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離開意大利回國。然而,以克雷斯為代表的自由農民表示反對,他們不想離開意大利,希望通過戰(zhàn)爭奪回失去的土地。之后分裂的義軍兵力大減。以克雷斯為首的部隊被殲滅了。之后斯巴達克南下西西里,消滅了大奴隸主克拉蘇的幾支軍隊,然后前往意大利南端被海盜出賣,與最近的克拉蘇軍隊作戰(zhàn)。但由于隊伍的分歧,再次分裂,斯巴達克也壯烈犧牲。跟隨巴達克的6萬多起義士兵戰(zhàn)死,6000名被俘士兵全部被釘死在卡普亞到羅馬的路上。

叛軍失敗的原因是起義的總體方案不足以調動足夠的力量。起義的口號很簡單,就是為了自由,但是有一些空的“要么自由,要么給我死”的理想。但起義的目的只停留在單一的奴隸解放事件上,缺乏羅馬本土社會其他階級的強力支持,大部分奴隸來自戰(zhàn)俘和外地掠奪的居民,戰(zhàn)斗力不大。因此,叛軍缺乏一個長期和遙遠的戰(zhàn)略政策。

1.《斯巴達克起義 古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聲勢如此浩大,為何會走向失敗》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斯巴達克起義 古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聲勢如此浩大,為何會走向失敗》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161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