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前半寫陸羽隱居之地的景;后半寫不遇的情況,似都不在陸羽身上著筆,而最終還是為了詠人。

尋陸鴻漸不遇

  唐代: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他把家遷徙到了城郭一帶,鄉(xiāng)間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處籬笆邊都種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卻尚未見它開放。

  敲門竟連一聲犬吠都沒有,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情況。鄰人報說他是到山里去了,回來時總要西山映著斜陽。

  注釋

  陸鴻漸:名羽,終生不仕,隱居在苕溪,以擅長品茶著名,著有《茶經(jīng)》一書,被后人奉為“茶圣”、“茶神”。

  雖:一作“唯”。帶:近。郭:外城,泛指城墻。

  籬邊菊:語出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p>

  著花:開花。

  扣門:敲門。

  西家:西鄰。

  報道:回答道,報,回報,回答。去:一作“出”。

  歸時每日斜:一作“歸來日每斜”。日斜:日將落山,暮時也。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一五。

  陸羽和皎然是好友。這首詩當是陸羽遷居后,皎然過訪不遇所作。

  陸羽的新居離城不遠,但已很幽靜,沿著野外小徑,直走到桑麻叢中才能見到。開始兩句,頗有陶淵明“結廬在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隱士風韻。

  陸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遷來以后才種上的,雖到了秋天,還未曾開花。這二句,自然平淡,點出詩人造訪的時間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詩人又去敲他的門,不但無人應答,連狗吠的聲音都沒有。此時的詩人也許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轉去,似有些眷戀不舍,還是問一問西邊的鄰居吧。鄰人回答:陸羽往山中去了,經(jīng)常要到太陽西下的時候才回來。這二句和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恰為同趣?!懊咳招薄钡摹懊俊弊?,活脫地勾畫出西鄰說話時,對陸羽整天流連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異的神態(tài),這就從側面烘托出陸羽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懷和風度。

  這首詩前半寫陸羽隱居之地的景;后半寫不遇的情況,似都不在陸羽身上著筆,而最終還是為了詠人。偏僻的住處,籬邊未開的菊花,無犬吠的門戶,西鄰對陸羽行蹤的敘述,都刻畫出陸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詩四十字,清空如話,別有雋味。

  皎然

  僧皎然,俗姓謝,字清晝,湖州人,是中國山水詩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xiàn)存皎然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閑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

  揭開皎然的神秘面紗

  皎然,公元年,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chuàng)世人謝靈運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在《全唐詩》編其詩為815-821共7卷,他為后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 堪稱一代宗師。

  與皎然命運息息相關的有一個年輕人叫陸羽,此人在公元757-758年,約25-26歲時遇見了皎然,以后他們結成了生死相依的忘年交?!熬l素忘年之交”40多年,他們的友情達到了生相知、死相隨,生死不諭的超然境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在皎然的指導、幫助,鼓勵、安排、資助、籌劃下,完成了中國茶業(yè)、茶學的千秋偉業(yè)——《茶經(jīng)》。皎然對陸羽及中國茶道的貢獻分以下10個方面:

  讓動亂中的陸羽找到了家

  陸羽生于公元733年,3歲被遺棄在竟陵。是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西湖邊拾到將其抱回寺里養(yǎng)育。11歲陸羽逃出寺院去戲班作了優(yōu)伶,14-15歲被河南府尹李齊物看中,推薦去火門山的鄒子夫處學習讀書,20歲偶遇竟陵刺史的禮部員外郎崔國輔,崔與陸羽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前的754-755年,有人說陸羽已開始寫《茶經(jīng)》,我們認為不現(xiàn)實。因為那時候陸羽還是一個22-24歲的小青年,對茶業(yè)、茶學都沒有很深厚廣泛的研究與積累,特別是安史之亂,處于流浪動蕩狀態(tài),也沒有這樣的環(huán)境寫書。

  羅家慶先生考證認為:“有人認為陸羽在龍蓋寺就懂得了煮茶,這不對。而是智積禪師罰他服勞役,砌墻頭,清廁所,沒有讓他煮茶。即使隨后到了李齊物、崔國輔兩位剌史身邊,由于衙門有專人司茶,他也不會接觸茶飲……?!?/p>

  我們認為陸羽在龍蓋寺、李、崔處接觸茶飲的機會應該是有的,但就以此要寫千古《茶經(jīng)》未免不夠。

  陸羽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是在公元757-759年,即24-25歲拜見了皎然大師后的發(fā)生的。陸羽與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時,當時皎然大師已四十多歲,乃杼山妙喜寺主持,有這樣的權力、條件讓陸羽安下心來潛心研究,陸羽也結束了動蕩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著落。

  陸羽《茶經(jīng)》受到皎然的指導、啟發(fā)

  皎然年長陸羽13-14歲,大一輪,兩人“緇素結交”時皎然已到過廬山、泰山、嶗山、嵩山、長沙、衡陽、饒州、洪州以及蘇南各地、剡溪、天臺等處,他交友廣泛,閱歷豐富,對不少大廟的僧侶飲茶已頗有心得,佛院飲茶早已成習。有些寺院設有專門的“茶堂”,用作僧侶們潛心論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專門派有“茶頭”及“施茶僧”,用以燒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跡許多大廟后對佛門茶理修煉很深。從他的許多茶詩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豐富的茶葉知識。……

  昨夜西峰兩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

  陸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時間里,他們經(jīng)常詩論、探討,陸羽寫成了《茶經(jīng)》三卷。但在皎然看來,陸羽閉門寫書,有許多不切實際的觀點,他還不客氣地提出了批評,他在《飲茶歌鄭容》一詩中指出“……云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jīng)虛得名……”。他愛之深所以評之切,他讓陸羽深入茶山研究茶葉載培、管理、采摘、煎制等茶事,以補充、修改《茶經(jīng)》。

  皎然為陸羽寫《茶經(jīng)》提供了物質條件

  皎然不但悉心指導陸羽,解決了他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還給陸羽提供安靜寫作環(huán)境,同時還為陸羽解決了寫作《茶經(jīng)》所需要的實驗場地、設備、儀器等等。因為以皎然為住持的妙喜寺在長興顧渚山置有茶園,這個顧渚茶園是陸羽《茶經(jīng)》最好的實驗室、試驗基地。有《顧渚行寄裴方舟》詩為證:“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時”。

  大家知道即使現(xiàn)在條件下你要搞一個茶場涉及載培、施肥、管理、采摘等一連串事情,也不容易,何況是古代一個條件優(yōu)良的實驗茶場,……這一切皎然大師都為陸羽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幾年后皎然為使陸羽有一個更加安靜、方便的寫作環(huán)境,又在苕溪之濱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到處尋找外出考察的陸羽讓他回來安心居住寫作……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是陸羽茶學研究的物質提供者。

  皎然是茶文化的宏揚者。

  皎然上人不但懂茶事更對茶文化情有獨衷。在當時的時代,沒有電視、報紙,沒有相聲、小品、小說,文化傳播的最好形式是詩歌。他不但以詩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茶道”,“什么是茶道”,他還寫下了更多廣為流傳的茶詩,在同時代他是茶詩最多的高人。

  如果說陸羽更多的是一個科學家,他是從茶科學、茶經(jīng)驗、茶業(yè)產(chǎn)業(yè)角度來著作《茶經(jīng)》,那么皎然上人則更多地是從文學詩歌,從茶文化的角度研究,并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門禪悟親自體驗開啟了“佛茶之風”或“佛禪一味”,從而拉開了整個中國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國茶道、世界茶道的開山之作!

  因此,我們以為陸羽更像錢學森、袁隆平;皎然更像魯迅、郭沫若。且不說其對陸羽的幫助、指導、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文化領域的開山鼻祖!

  皎然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積極倡導者,更是“以茶代酒”、茶飲料的積極宣傳者,在前期批評陸羽《茶經(jīng)》不是的同時,與陸羽一起又是茶飲、《茶經(jīng)》、茶文化的推廣旗手。他不但為陸羽開展茶學、茶業(yè)研究提供環(huán)境場地、設備、經(jīng)費,而且還經(jīng)常有意組織“苕溪茶會”,帶領詩茶愛好者去剡溪舉辦“沃州茶會”、“剡溪詩茶論壇”,策劃、組織、包裝、宣傳了茶文化思想,并以論壇、會議、活動、詩歌等形式進行了確有影響力的傳播。某種意義上公元773年由陸羽設計,顏真卿書法題名,皎然策劃賦詩的“三葵亭”就是著名的陸羽品牌的事件營銷之一!自陸羽《茶經(jīng)》及皎然的《飲茶歌》后,唐代茶詩大盛,茶道與詩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來了亙古以來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


1.溫庭筠《送人東游》原文|譯文|賞析 -

2.杜甫《春宿左省》原文|譯文|簡析 -

3.皎然《尋陸鴻漸不遇》原文|譯文|評析 -

1.《近種籬邊菊 《尋陸鴻漸不遇》譯文及注釋賞析》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近種籬邊菊 《尋陸鴻漸不遇》譯文及注釋賞析》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13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