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魏氏,天下一家;來龍去脈,理當清晰。

一、山東濱州市西魏家魏氏支系通祖

殘缺的家譜

魏氏開宗補修祖譜説

蓋聞西河魏土文候所興魏氏開宗始肇於此予始祖魏通洪武二年遷居濱邑距城二十五里之魏莊殯葬張莊之南傳衍至今約計廿有三世此皆確有可據並非荒唐無稽但因代遠年湮舊譜失迷族人等僉來就商即此稱你我識淺力薄實屬為難意欲因循退縮既悼祖派之失傳復恐支序之紊墜僅就所知之有十五世十七世十八世各支之祖分為四派皆不知其出自何世之祖並不知大宗小宗之分左昭右穆之序雖擭數典忘祖之罪實欲為彝倫攸敘之舉禮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既承收族之責是不得不任怨任勞共襄此舉草創(chuàng)支譜誌其盧墓載其諱字庶可以奕業(yè)相傳緜衍萬世使後人命名勿致犯上云

十九世裔漢敬著

二十世魏長清,二十一世魏廷獻、魏崑、魏秀嶺參閱

家譜的失續(xù)是后代心里隱隱的痛

濱州市西之煥支系世系圖

始祖

通,生卒年不詳,洪武二年遷濱邑距城二十五里之魏莊殯葬張莊之南。至十四世,因種種原因,僅剩一人。

……

十五世

之煥(約1720~1780)

十七世

漣(約1780~1840),子二:相來,相山。

十八世

相山(約1810~1870),子四:溫、良、儉、經。

十九世

良(約1840~1900),子二:長興、長亭。

二十世

長亭(約1870~1930),子二:殿佑、殿忠。

二十一世

殿佑,子二:振海、振江。

殿忠(1901~1969),字連義,1901年陰歷十月一日出生,1969年陰歷三月初七去世,一生務農,勤懇忠厚,曾串鄉(xiāng)換貨郎,原配丁氏,產后風去世,無后;繼配董氏,1916生,1957年因癆病去世。生子一:振湖;女一:振紅。

二十二世

振海、振江、振湖。

振湖(1938~2016),1938年4月2日,字玄成,巨鹿曲陽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貞觀十七年后人、家住大樓村、千里跋涉、特來抄譜、百官家廟社留住于家廟學房、每天到祖廟里抄譜不停、過了幾天、此人不辭而去、再找老譜已經不見了、家廟社社首們互相瞞怨、再無人去大樓村尋找追囬、老譜是伏牛山帶來的三十二世唐宋原譜、從此以后只好以百美先祖往下傳代、老譜被口外大樓村盜去、這是不負責的無根之據“口外”是那個口外、是張家口、還是殺虎口、冷口、南口、喜峪口等、長城以外統(tǒng)稱口外、但是大樓村可想不會有叢的希晚輩留意何時能夠追囬為盼、
洪武2年開始移民、洪武21年
2、 1389年 洪武二十二年 十一月、遷山西沁州

山東滕州城西,古滕魏氏來滕三世祖叫魏通。具萬歷35年縣志記載,通公于1430年在滕縣任百戶,于1472年去世。只有嫡長子記載下傳,其它子侄無下落。不知各地宗親是否有線索。

四、山東萊蕪山口五世祖魏通仍在元朝梁王匝剌瓦爾密統(tǒng)治之下。梁王割據西南,不受明招降且殺害明朝來使。洪武14年(1831年)征南將軍傅友德、副將軍藍玉、沐英等率軍三十萬平定云南。第2年,洪武15年第三子魏虞的后裔。虞公官任唐先州令,仁愛百姓,有立廟紀念。虞公生子高,為戶部侍郎,因儲庫失謹被災,謫發(fā)江南。公生七子,以興為派。唐僖宗廣明元年由東游蓮花山遷福寧府寧德縣十八都龍峰境董事局主席,寧德市江蘇商會會長,周寧縣江蘇商會會長,寧德市政協(xié)委員。周寧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寧德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般若書畫院院長,北京人文大學中國書畫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這些頭銜,表明他既是一位著名的企業(yè)家、商界領軍人物,又是一名出色的書法家。

魏明生原名魏日勝,當年在辦身份證時,經辦人錯將“勝”字的“月”拆給了“日”字,就變成了“明生”。明生,取海上生明月之意,恬靜淡泊,意蘊頗佳。于是,一向隨緣的魏日勝,即將錯就錯,以“明生”為號。但故鄉(xiāng)親朋好友依然親切地喚他魏日勝。

魏明生的事跡,多家電視臺、報刊都有報道。筆者以中華魏徵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促進會特約撰述和世界魏氏宗親總會官方網——魏網《魏氏才俊》專欄主編的名義,多次采訪了魏明生。由于他事務繁忙,采訪是斷斷續(xù)續(xù)進行的。當筆者風風火火趕到無錫,他為工作所絆,未能如約返回。于是,得便在他的友誼產業(yè)園閑逛。有暇與他部下員工聊天,與他旗下的商戶攀談。歷經無錫、五華、廈門、北京,或見縫插針式的采訪,或難得的幾次暢談,再加上電視臺的錄像和報刊上的有關資料,使我對他的認識逐漸“立體化”起來了。現僅就“魏徵后人以孝為先、商界達人以人為本 和 書壇奇人以文會友”,這三個側面記錄一些筆者的見聞。

十、關于通祖的推測

元末明初出現多個通祖的描述,不排除有重名的可能,也不排除有通字輩的可能,但是我推測卻有另一種可能。

各地通公出現在元末明初的比較多,并且大多以始祖相稱。我考慮不是字輩問題,字輩一般都是前后有主字構成兩個字的名字,如果僅僅以“通”這個單字為名并且又是字輩的話我估計可能性不大。

通祖應該是元末明初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家族長,并且后裔較多。

百官村一支魏氏有通祖墓碑描述,濱州市西一支魏氏、滕西魏氏也都有通祖墓碑描述,但目前能聯(lián)系到一起的合二為一的通公卻僅僅有濟陽魏家鋪和萊蕪山口兩支魏氏中的通祖。

其實,沒有生卒年,有上下世系佐證也能確定同宗同祖關系,正如榮祖一支,盡管濟陽魏家鋪描述是1404年遷來,而萊蕪山口描述是元初遷來。兩者有共同的兒子和孫子了還不一拍即合?

河南新密一支魏氏有通公描述,是第三世,因明確說明是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來,所以也有與我通祖是一人的可能,但其始遷祖大祖以上世系對接出現嚴重問題,反而更加迷霧重重。

濱州市西一支魏氏通祖后裔不敢輕易對接各通祖支系的根本原因:一個是缺少始祖通公的準確的生卒年;另一個是現有家譜缺少十四世以上記載,出現了嚴重的斷續(xù)。所以對接比較難,甚至永遠實現不了對接,除非有重大的佐證。

百官村通祖后裔的通祖盡管沒有準確生卒年,通祖在世系上前后也不十分確定,但是這個通祖有360銅佛啊,所以他能根據年代對接相應的魏徵支系,同時,根據北遷碑記和魏品高手記還能基本確定百官村魏氏在魏徵支系中的大宗地位。

2018年1月7日

十一、了解和考證河南伏牛山北遷一支魏氏中的通祖是后裔追根溯源的關鍵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河南省南陽市的西峽縣、內鄉(xiāng)縣、鎮(zhèn)平縣和洛陽市的欒川縣、嵩縣境內,面積56024公頃。

河南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于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屬森林生態(tài)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為過渡帶綜合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珍稀瀕危物種、珍貴樹種及其生存環(huán)境。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又是中國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和淮河的水源地區(qū),也是河南省天然林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林木蓄積量最大、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珍稀物種繁多、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穩(wěn)定、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自然保護區(qū)。

河南省盧氏縣

是河南省西部(簡稱豫西)三門峽市中的一個縣城。

中文名稱

河南盧氏

別名

簡稱豫西

行政區(qū)類別

縣城

所屬地區(qū)

三門峽市

下轄地區(qū)

全縣轄8鎮(zhèn)11鄉(xiāng), 353個行政村

面積

4004平方公里

人口

37萬人

歷史沿革

盧氏歷史悠久,古稱“盧氏國”,由遠古時期的“尊盧氏部落”演變而來,從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至今,2100多年縣名未改、縣址未變。盧氏是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qū)域,1934年紅二十五軍轉戰(zhàn)于此,曾在官坡鎮(zhèn)蘭草小學設立軍部,199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3個革命老區(qū)縣之一。

伏牛山,我來了 古魏國,我來了 大槐樹,我來了 百官村,我來了 巍巍魏氏有淵源,五洲四海任繁衍,尋根問祖雄心在,何懼萬水與千山。

1.《魏姓 中華魏氏聯(lián)譜之》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魏姓 中華魏氏聯(lián)譜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nei/28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