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訊在福州雕刻界,俞開明名聲很響。他精通傳統(tǒng)象園木雕技法,作品靈動傳神,充滿市井氣息。近日,記者來到他位于晉安區(qū)象園街道的工作室,探尋這位雕刻藝術大師的木雕故事。

俞開明在雜物間里專心創(chuàng)作。

出身木雕世家 35歲才學木雕

俞開明出身象園木雕世家,自小聽著木槌的敲擊聲長大。他的父親俞運斌是木雕名家,收徒眾多卻不讓他學習木雕技藝,只盼他好好讀書,將來當一名工程師。

1976年,他進入脫胎漆器廠當學徒。起初他學習漆器印錦工序,很快師父發(fā)現他有繪畫天賦,推薦他轉學畫畫。

俞開明很快成了廠里畫畫的尖子。1986年,他創(chuàng)作的漆畫《四大美人》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但他厭倦了埋頭作畫的日子,一是養(yǎng)家糊口有壓力,二是對象園木雕技藝的向往。

1989年,35歲的他辭職了,放下用了10多年的畫筆,拿起斧頭、木槌和雕刀,開始真正學習象園木雕。這一次,他的父親將畢生技藝傾囊相授。

躲在小小工作室尋找最快樂時刻

或許是因為藝術的相通,或許是因為過人的天賦,俞開明很快在木雕界闖出了名頭。2012年,他的木雕作品《嵇康撫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金獎。

俞開明的人物雕刻作品栩栩如生。

象園木雕傳承人林秀敏說:“俞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象園木雕前輩。他雕刻技藝高超,淡泊名利,一直埋頭創(chuàng)作,用手中的雕刀詮釋自己的雕刻人生?!?/p>

在8平方米工作室里,俞開明找到了“廣闊的天地”。他擅長刻畫底層人物,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讓作品具有濃濃的煙火氣。

“我腦子里有許多靈感,不僅在工作室思考,吃飯、睡覺甚至坐在馬桶上也在想。”俞開明癡迷木雕,反復鉆研人物的結構和比例。他說:“我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刻下最后絕妙一刀,那簡直是最美的享受。”

幾斧頭砍出輪廓 只在腦中打草稿

2008年象園木雕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俞開明對這門技藝的精通令人嘆服。

普通木雕工匠用機器切出木頭的形狀。俞開明只用斧頭就能砍出木雕的大致輪廓。普通木雕工匠需要塑出泥坯打草稿。他不需要,憑想象力在腦中打草稿,再根據木料的形狀、特性隨時進行調整,創(chuàng)作過程更靈活,作品也更加生動。

接受采訪時,他正在創(chuàng)作名為《不見菩薩不燒香》的作品,雕刀運行,他怡然自得的模樣甚是動人。

俞開明并不要求兒孫掌握象園木雕技藝,至今也沒有收徒。僅在上世紀90年代,他被工廠聘去做顧問時,指導過幾名工人。他說,要趁著身體還吃得消,盡情享受木雕的樂趣。

1.《福州雕塑 福州象園木雕大師俞開明:最美享受就在最后那一刀》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福州雕塑 福州象園木雕大師俞開明:最美享受就在最后那一刀》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nei/23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