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盡,江南銘記
——《甘龍南巡》中的人、事、景
作者/林碩
康熙三年(1644年),明朝反清運動領袖張煌言在杭州被屠殺。至此,絕大多數明朝遺民已經認清了現實——清朝的鼎盛已經不可撼動,“反清與未來愿景”成為一句蒼白的口號。就在他們緊抓著“山中殘水”準備保衛(wèi)江南文化家園的時候,遠離京城的清朝君主們掀起了一場始于康熙,終于興盛起來的“南巡節(jié)”。清朝皇帝愛新覺羅·弘歷為了記錄“游江南”的盛況,命宮廷畫家徐楊運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中的寫實手法,創(chuàng)作了12卷本的《乾隆南巡》,描繪了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第一次南巡。
一個
三個人一出戲——甘龍、梁國志、徐楊
乾隆南巡全長154.17米,是集詩、書、畫為一體的歷史畫卷。乾隆皇帝無疑是歷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一生詩作43000多首。在六下江南的過程中,面對蘇州的繁華和嘉興的煙雨,李鴻詩歌盛極一時,一路詩不斷。他從中挑選了十二位,命徐楊據詩作畫,并讓善于書法的大文人梁國志在書的開頭寫這本書,使乾隆南巡成為君臣的杰作。
圖2繁華的蘇州市場,《姑蘇風情》卷《甘龍南巡》(局部)
除了江南財賦之外,乾隆南巡還有一個眾所周知卻無法言說的理由:打破江南部分士人心中的“殘夢”,讓他們?yōu)槌⑺佬乃亍W阅厦髡啾煌品詠恚群蟪霈F了康熙朝莊廷昌的“明史案”、戴名世的“南山集案”,以及雍正朝震驚天下的“曾靜拋書案”,都是遺民不滿的表象。有鑒于此,乾隆皇帝決心用八旗鐵騎徹底碾壓江南士人心中的“夷夏關”,于是在南下途中搞了一場盛大的“江寧閱兵”。明朝龍興之地江寧,是南京的應天府。它不僅是朱元璋建都的地方,也是南明弘光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八旗強大的隊伍身著黃、紅、白、藍三色甲胄,向校園拋弓射日,無形中給江南士紳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這也是乾隆南巡的目的之一。所以簡單地把乾隆南巡定義為“縱情山水”或“視察河堤”是不全面的;“南巡”是乾隆朝重大民政、經濟、軍事措施的集中反映。
2
皇帝之行引起的麻煩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朝皇帝高宗·李鴻向他的母親——重慶太后牛駝路進貢,并“游江浙”,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南巡。這次旅行將被載入史冊,往返行程約3200公里。后宮隨行的妃嬪、貴胄、鄉(xiāng)紳有三千多名。共用6000匹馬、800頭駱駝、400輛騾車來搬運陪護費用,文官多達1萬人。皇帝走到哪里,就吹噓“減稅免稅,增加學額,歲禮極好”,“為江南三千里喝彩”,但實際上卻給地方財政、水運、民生造成了很大負擔,引發(fā)了一系列麻煩。
不僅地方官員接待不好會受到懲罰,就連關系國計民生的運糧船也會受到南巡的影響,或者被迫改期或換泊位。乾隆皇帝下江南,選擇了春天。此時,在運河之間,正是千帆競相穿越的時候,大量的運糧船紛紛向北行駛(圖5)。俗話說“蘇湖熟,天下滿”,64%的扶資糧來自江南,所以糧食運輸一定不能因為南巡而暫停。既然無法阻止,就有必要制定相關的回避制度,以避免曹船擾民生家。早在乾隆第一次南巡的前一年五月,也就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兩江總督黃庭桂和漕運總督胡寶就下了命令,辦理避運糧船事宜。一方面,盡早開始水運工作。提前江浙地區(qū)大米的征收日期,同時開展征收與贖回工作,即“循環(huán)征收與贖回”和“贖回后立即開行”。這樣可以比往年早捕十幾天,盡量減少皇船南下時運送到河內的曹船數量。另一方面,當御舟在河中航行時,水舟需要停泊在預定義的區(qū)域。如果一時避不開,到不了要畫的泊位,“在河的寬闊處,一面一面泊,等御舟,然后全方位北上”。所謂“快馬加鞭”,即北上趕到指定糧倉,一定不能耽誤了逾期,這就使得水運工作更加困難。
圖5水運繁忙景象,《甘龍南巡》“住姑蘇”卷(部分)
圖7。海峽兩岸的皇帝和太后的妻子,《居姑蘇》卷一《乾隆南巡》(偏)
王萍鎮(zhèn),現在位于蘇州市吳江區(qū),是明清以來運河上最繁榮的商業(yè)港口之一。海峽兩岸城市人口密集,汽車船只從北到南來來往往,徹夜不眠。當乾隆皇帝乘坐的御船經過王萍時,正是人們生煙生火做飯的時候。就在這時,陪同司機的禁軍衛(wèi)兵發(fā)現,樓上前面有一盞閃爍的火光,好像有刺客藏在上面,會危及勝家的安全。于是,侍衛(wèi)當機立斷,突然從船上射出一箭?!按炭汀钡沟禺攬錾硗?。事后,某公司立即前往事發(fā)現場查看“刺客”的真實身份,才發(fā)現死者是一名沒有雙手的女子。因為不需要躲避圣駕,她打開窗戶,用鉆石在樓上生火,準備做飯。我不想讓衛(wèi)兵認為她是個密謀刺殺和驅趕的叛徒,所以我白白丟了性命。這一點雖然包含在清鈔中,不在正史中,但相信由乾隆南巡引發(fā)的類似事件不止一次。
三
“綠波如鏡飛揚,端午人游水邊。”
有些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城門上寫著“廣寧門”幾個字。廣寧門,位于北京外城西南的大門,因避開了道光帝——清宣宗愛新覺羅遂寧的“寧”字,故改名廣安門(以下統(tǒng)稱廣寧門)。北京外城有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屈光門、廣寧門、東便門、西便門等七個門,其中后四個為側門。按照老北京的規(guī)矩,“側門”、“便民門”都加了華二音,所以叫“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但只有廣寧門(圖九)沒有加華二音,這也和乾隆南巡有關。
圖9北京廣寧門,《甘龍南巡》中的“開都”(局部)
從《啟都》一卷可以看出,皇帝鹵本出正陽門(正門),入外城,路過玄武門,浩浩蕩蕩出廣寧門。在畫卷的左側,徐楊清晰地描繪了著名的萬平古城和盧溝橋。舊社會四郊多為土路和小路,但在北京西南部,廣寧門至長辛店有一條寬闊的石路。這條路雖然本來是雍正六年(1728年)修的,但是朝廷因為乾隆六次后離開北京,就一直花錢維修橋路。皇帝每次出巡,各級官員和百姓都要修繕清理(圖10),所以被稱為“日常新異”,有“長辛店(長辛店)”之稱。與此同時,作為紀念儀式的唯一方式的廣寧門及其塔樓被反復擴建和修復,以顯示皇家的尊嚴。所以廣寧門比廣渠門、東便門、西便門大很多,這也是北京人一提就不加孩子口音的原因。
圖10長辛店巽和盧溝橋中的清道,“齊琦史靜”中的“甘龍南巡”(局部)
這么遮遮掩掩看似安全,其實不然。因為一旦乾隆皇帝和某個“假剃度”談好了,很可能當場給法號。這個人既然有風度就做不到世俗化,只好裝真皈依三寶。否則,他就犯了欺騙你的罪。但窮人家的學者參與了鹽商設計的騙局,都盼著能拿到一千塊錢回去貼補家用,養(yǎng)兒育女;如果你曾經被皇帝給了一個名字,你會和古佛共度一生,永遠沒有家。為了打消學者們的顧慮,鹽商們信誓旦旦地表示,凡是被授予合法稱號的,將獲得1萬多元的賠償。四問之下,必有勇者。有一段時間,江南各地的窮文人都被風感動了,過去干凈的凈土變得異常嘈雜(圖十三)。
圖13甘龍南巡“姑蘇留宿”卷蘇州街等車的僧人(局部)
鹽商贏得了朝廷的信任,同時為皇帝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南巡。隨著甘龍南巡儀式的延續(xù),兩淮鹽商的地位不斷提高。清政府在江南實行以商抑文的政策,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相對抬高了鹽商的地位,從而削弱了江南文人的話語權。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乾隆南巡的一個重要目標——遏制“明遺民”主要是文人在南方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李鴻也沾染了鹽商制造的奢靡之風。從那以后,它越來越多地依靠“商業(yè)捐贈”在各個領域,如南方旅游和河流工程,救濟和軍事物資。這種勢頭并沒有因為乾隆南巡結束而停止,而是繼續(xù)上升,并在清末達到頂峰,當時出現了“紅頂商人”胡雪巖,這是乾隆皇帝沒有預料到的。
——本文發(fā)表于2018年第12期《文史知識》的“書畫鑒賞”專欄
訂閱
文學和歷史
知識
1.《徐揚 繁華落盡憶江南——《乾隆南巡圖》中的人、事、景》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徐揚 繁華落盡憶江南——《乾隆南巡圖》中的人、事、景》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nei/103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