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須正,言才順
分類學上將與我們?nèi)祟愱P(guān)系最近的現(xiàn)生靈長類都歸入了人科,下轄兩個亞科:猩猩亞科和人亞科。猩猩亞科包括了跟人類親緣關(guān)系較遠的三種大猿,生活在亞洲的蘇門答臘猩猩、婆羅洲猩猩和 2017 年才描述命名的達班努里猩猩。人亞科則包括了非洲的東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倭黑猩猩,以及地球上跟人類最為接近的生物——黑猩猩。
黑猩猩的文化
上面的例子展現(xiàn)了新的名詞在語言文字中產(chǎn)生和演進的過程。如果將語言媒介作為衡量是否具有文化的標準,那就只有人類才具有文化。但在生物學研究領(lǐng)域,文化被視作是一種通過學習來傳授,可以在代際之間傳遞的行為特征。按照這樣的定義,黑猩猩無疑也具有文化了。前段時間就有一則黑猩猩釣白蟻也分不同流派的報道。而實際上除了釣白蟻之外,還有另外 38 種黑猩猩的行為模式被認為是具有著文化起源。
在釣白蟻的黑猩猩。圖片:Ian Nichols
珍 · 古道爾博士在坦桑尼亞貢貝研究黑猩猩的故事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大家不太熟悉則是幾乎跟珍博士同一時期,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西田利貞也在坦桑尼亞的馬哈納開始了對野外黑猩猩的觀察和研究。可以說,這兩位的工作開創(chuàng)了我們對野外黑猩猩行為研究的先河。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了黑猩猩具有多種多樣的行為。
黑猩猩之間互相去除虱子。圖片:Ikiwaner / wikimedia
為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以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 Andrew Whiten 博士和德國馬克斯 · 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Christophe Boesch 博士牽頭,聯(lián)合珍 · 古道爾博士和西田利貞教授在內(nèi)的另外 7 位黑猩猩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最終,他們甄別出至少 39 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可以被視作存在文化差異。在這項大規(guī)模的研究之前,人們對于野生動物文化差異的認識只限于單個的行為模式,而黑猩猩所具有的豐富多彩的行為特征也著實讓人眼界大開。
塔伊森林的黑猩猩用石塊砸開堅果。圖片:Liran Samuni / Ta Chimpanzee Project
人們發(fā)現(xiàn)每一個研究地的黑猩猩群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一整套行為模式集合,甚至可以歸納總結(jié)出 "貢貝文化" 或 "馬哈納文化"。換句話講,光靠它們表現(xiàn)出的某些具體行為,就能馬上推斷出這只黑猩猩生活在哪里。比如,一只黑猩猩如果有砸開堅果、打鬧時撕碎樹葉、一只手使用短棍釣白蟻,以及敲打指關(guān)節(jié)來吸引雌性黑猩猩注意這樣的行為組合,那么它顯然就來自于西非科特迪瓦的塔伊森林。不過,有些行為之所以不存在于某些群體當中,原因可能是當?shù)夭]有催生這種行為的條件。例如,烏干達布東戈森林的黑猩猩就不會像塔伊森林里的同類那樣砸堅果,因為布東戈森林完全就沒有那種堅果。
烏干達布東戈森林中沒有那種堅果,其中的黑猩猩自然也不會砸堅果。圖片:Magnus Manske / wikimedia>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了 1999 年的《自然》雜志上面,隨即引發(fā)了延續(xù)至今的激烈爭論。有人不同意將 " 文化 " 一詞沿用到黑猩猩身上,還有人則認為關(guān)注野外觀察的這些靈長類研究者并未證明行為是如何在黑猩猩的代際之間傳承。Andrew Whiten 博士和 Christophe Boesch 博士則表示其工作指出了黑猩猩其實比我們曾想象過的要更接近于人類。而通過圈養(yǎng)黑猩猩所進行的室內(nèi)試驗也表明,黑猩猩和其他的猿類能夠通過模仿而習得新的行為。就生活在野外的黑猩猩而言,向群體中的年長者學習對于它們的生存來說至關(guān)重要。
黑猩猩其實比我們曾想象過的要更接近于人類。圖片:Animalparty / wikimedia
為了更好地了解黑猩猩的文化行為,Christophe Boesch 博士于 2010 年在馬普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發(fā)起了 "泛非黑猩猩項目"。我們已經(jīng)知道黑猩猩的屬名是 Pan,而在英文中 pan 又有 " 泛、全部的 " 的意思,所以這里其實還有個雙關(guān)。人們對整個黑猩猩分布區(qū)內(nèi)約 40 個種群開展為期至少一年的研究工作發(fā)現(xiàn),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強會造成黑猩猩可利用資源的減少,也會干擾到它們的社會學習行為,導致高達 88% 的行為呈現(xiàn)下降,長此以往將很有可能導致它們行為多樣性的喪失。
泛非黑猩猩項目。圖片:panafrican.eva.mpg.de
由此,研究人員提出了 "文化顯著單元"的概念,強調(diào)在以棲息地和遺傳多樣性保護為目標的傳統(tǒng)實踐基礎(chǔ)上,對于像黑猩猩這樣具有復雜社群結(jié)構(gòu)和行為模式的動物還應當注重保護其文化及行為的多樣性。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內(nèi),黑猩猩的數(shù)量已經(jīng)急劇下降。今天,受到偷獵、毀林和棲息地破碎化的嚴重影響,它們的數(shù)量仍在持續(xù)減少。如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楚,人類所導致的每一只黑猩猩個體的消亡,不僅意味著它身上所承載傳遞了上百萬年基因演化的終結(jié),可能也代表著永遠丟失了屬于它們寶貴文化中的一部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吶。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nèi)容
釣白蟻居然分派系?黑猩猩也有自己的餐桌禮儀
有些人的節(jié)奏感,可能還不如黑猩猩
猩猩之間如何交流?你來比劃我來猜?
靈長類動物總能引起關(guān)注。一座動物園里,猴山可能是最熱鬧的地方。這里視野開闊," 席位 " 充足,人們在休息之余也能很方便地欣賞猴山上那一幕幕倫理大戲!
猴山?jīng)]有新鮮事,猴群堪稱人類的一面鏡子
母性、友愛、諂媚、斗爭、背叛、孤立……猴山上的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識,也正是這樣才會有不少人覺得猴群滑稽有趣。
為什么很多人會覺得靈長類動物的行為很有趣?
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與它們之間存在的親緣關(guān)系嗎?
法國一群研究靈長類動物的學者,聚在一起搗鼓了這本靈長類動物的百科圖譜,把猴山上的事情都捋清楚了!
/ 戳圖 6.9 折帶走
在手繪的進化樹上,不同顏色區(qū)分了不同目,并在之后的圖例中靠顏色進行呼應。
具體到介紹物種時就更有趣了,書中提到馬達加斯加的一種鼠狐猴,它們沿著樹枝飛奔時,會不斷噴出糞便和尿液——形成一道道痕狀標記……
翻開內(nèi)頁,物種的介紹摒棄了那種傳統(tǒng)百科全書的通篇文字描述模式,信息得到分割,查閱也更方便。
分布地帶更是在地圖上以信息可視化的方式呈現(xiàn)。
10 位法國學者,將自己野外考察的獨特經(jīng)歷也記錄下來,讓我獲得了一種第一人稱視角出野外的感覺。
《人類的表親》
戳圖 6.9 折帶走 /
淘寶也能買啦
【¥I7J4cZnK1Na¥】
復制神秘代碼,打開手淘帶走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zhuǎn)發(fā)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 GuokrPac@guokr.com
戳原文,帶走好書!
1.《母性猩猩的生殖器 事實上,黑猩猩比我們曾想象過的要更接近于人類》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母性猩猩的生殖器 事實上,黑猩猩比我們曾想象過的要更接近于人類》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48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