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型
卷曲型名優(yōu)綠茶的基本風格是緊結、卷曲,其卷曲的程度視加工時用力的大小與時間用力越大,時間越長,卷曲的程度大,肥瘦與茸毛的含量由鮮葉的品種所決定。根據(jù)加工時做形時間的長短和用力的大小曲卷型茶可分為曲條形、卷曲形、鉤形和螺形。卷曲型名優(yōu)綠茶工藝流程主要為鮮葉一攤青一殺青一揉捻一塑型一烘干。
鮮葉:鮮葉采摘標準以云南無性系良種一芽一葉初展或半開展芽葉為原料,禁采病蟲害芽葉。要求輕采輕放,用竹制器具盛裝,忌用塑料袋。
攤青:要求攤青場所的空氣新鮮流通,葉上下失水均勻一致。以篩網(wǎng)攤放,扇輔助吹風度2.5千克/平方米時,間3小時左右為宜,長時攤青,攤青失重率控制在18%左右,握春茶偏輕秋茶稍重的原則般以芽葉萎軟、暗綠、毫呈銀灰、氣消失、香顯露為適度感官指標。
殺青:采用30型滾筒殺青機,筒尾的溫度以92℃為佳,投葉量25千克/小時,殺青終了含水率在59%左右(掌握“中溫”“少投”“適度老殺”原則)。若是高溫、多投,易產(chǎn)生葉焦莖不熟、生熟夾雜不勻透、水蒸汽過多而影響色澤和滋味,故應力求避免之。
揉捻:采用30型揉捻機,應掌捐“一次揉捻、短時(10分鐘左右)輕揉”原則,以芽葉成條、茶汁剛溢于葉表為適度。切忌追求細胞破碎率和條索緊結度。
塑型;
(1)手工做型。采用滾揉,捍團、反復緊捏交替使用,手力做到輕重適度的手法,鍋溫達到80℃左右時,投入揉捻葉,手握茶葉沿鍋壁盤旋熱揉,使葉團在手掌和鍋壁之同沿同一方向滾動翻轉,每揉轉3~4分鐘解塊一次,防止結團和郁悶,炒揉10~15分鐘左右,茶葉不再粘手時,鍋溫降至60~70℃左右,改換手法搓團、提毫,這是造型的關鍵階段,加工的關鍵是順著一個方向回旋搓揉在制葉,根據(jù)所要加工茶的風格掌握用力的大小和時間,并控制好水分的散發(fā)速度與品質的形成,成形率達到95%,以七八成干出葉為宜。
(2)機械造型:①用改制的滾筒殺青機作為塑形機,滾炒溫度(筒尾內(nèi)的溫度)初期63℃,后期72℃,做形終了含水率25%~30%;②采用曲毫干炒機,開始鍋溫在80℃左右,后期降至60℃,每鍋投葉量3~4千克,炒板擺幅在60°~70°,擺速以55~60次/分鐘為佳。妙制時間40~50分鐘,炒至茶葉成螺旋卷曲狀即可出鍋。
烘干:采用“低溫慢烘”靜態(tài)干燥方式,溫度50℃~80℃,烘干過程不翻葉,直烘至足干。主要代表茶有版納曲茗。
版納曲茗: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根據(jù)市場需求并針對云南大葉種無性系良種芽葉白毫顯、可塑性好”的特點,于1995年創(chuàng)制成功的,1996年便已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加工。該茶的品質特征為:外形條索緊而卷曲,毫茸顯而隱綠,內(nèi)質香高長而味醇,馥郁沁人,爽口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曾先后獲中國中西部地區(qū)第三屆名優(yōu)茶評比“陸羽杯”金獎第一屆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中華文化名茶”銀獎、第三屆“中茶杯”名優(yōu)茶評比二等獎。本內(nèi)容來自《云茶大典》
1.《一顆顆的卷茶葉怎么做》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一顆顆的卷茶葉怎么做》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321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