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植樹節(jié)。請一起了解與“樹”相關的漢字!
植樹節(jié),一起了解一下與“樹”相關的漢字
文元是張瑞紅。
樹:m-木本植物的總稱。甲骨文寫作,金文寫作,小篆寫作。象形者像一棵樹的形狀。中間一根是樹干,上部是樹枝,下部是樹根?!皹洹钡谋玖x是指樹?!肚f子山木》:“莊子走在山里,看著大樹,枝葉茂盛。《孟子盡心上》:“順智住在深山里,和木石住在一起,和鹿一起游泳。”“木材,木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肚f子馬蹄》:“我是善治木,曲字中鉤,直字要排隊。”也可以擴展為形容詞,意思是遲鈍和麻木,成語“懵雞”,《紅樓夢》:“杰瑞聽到了,身體已經(jīng)一半了。另外,在“金、樹、水、火、土”五行中,還可以延伸到指“樹”、“木星”、“木旗”(五行旗之一,間旗)、“木德”等五行之一。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與太陽的距離近、遠居第五位,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質量最重、自轉最快的行星。它主要由氫和氦組成,中心溫度估計高達30500。木星的質量是其他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以上,是地球的317.89倍,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古代中國人稱之為“世別”,古代西方人稱之為“周比特”。
世界上現(xiàn)存最高的古代木結構建筑——陜西應縣木塔的頂部,有一個清人劉思偉寫的匾,這典型地反映了古人對木結構建筑文化意義的認識。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樹”不僅是簡單的物質,而且具有多層的文化內涵。“樹”溫潤(木材的熱導率只有石材的20分之一、鐵的800分之一),所以不管外界氣溫如何,都能給人柔軟的觸感。這種生物的特性使木材適合制造人體經(jīng)常接觸的東西。研究表明,木墻的保溫性能優(yōu)于磚房。另外,木材在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會自動吸收濕氣,相反,會釋放水分,緩解室內濕度的變化。這些特質有助于創(chuàng)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huán)境。),很好看(不僅可以看作美麗的風景,還可以造紙寫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講究節(jié)氣,陰陽五行說在古代與人們的活動直接相連,需要大量的歷書,因此成為印刷術發(fā)明后的巨大效用,無窮無盡,成為“本刊百世”(比喻茄子強壯茂盛,子孫繁榮,百代不衰)。在繁雜的五行體系中,與“樹”相關的大部分是各事物類別中最美的元素,“木德”具有門、油、人、音樂、農(nóng)業(yè)、銅、春、旭等元素,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核心價值的所有關鍵詞。這種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薄皹洹笔俏逍兄形ㄒ挥猩脑?,其核心意義是“生”,因此,與“生”相關的大量概念都由“樹”搬運,樹木和木器物得到了“天地大德”的美好含義。“牧德”一詞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大量出現(xiàn)。例如《孔子家語五帝》:“孔子是‘五行勇士’首先從樹上開始的。牧童,萬物的開始都是風箏。因此,國王做它,第一個在木德王天下。(孔子、論語、文官)第二,傳承到出生的旅行。“《黃帝內經(jīng)素問五常政大論》:”桑拿機、木德行車、楊書音泉、吳華善平?!妒酚浄舛U書》:“夏德伍德,青龍在郊外停下來,草木茂盛。`
這些話表明,古人對“樹”有著深刻的理解,賦予了“樹”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木塔作為“木德”的載體,被賦予了“天地參果”的象征意義,受到了人們的稱贊。中國古代建造了很多木塔和木制建筑,有的高度甚至超過了玄木塔,這反映了古人對“木德”孜孜不倦的追求。
“樹”又
漢字中最為常用的部首之一。從“木"的字往往表示樹木、木制器具的名稱或其他與樹木有關的事物。林:lín樹林。甲骨文寫作 ,金文寫作 ,小篆寫作 。會意字,雙木為林,表示樹比較多。
廣西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兒生長有許多桂樹,因此得名“桂林"。先秦時期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jīng)》中說:“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即指當時廣西一帶多桂樹。秦始皇時,曾設廣西為“桂林郡”。桂樹包括藥用的肉桂和八月飄香的“八月桂"等,自古以來都以廣西出產(chǎn)最多,是廣西標志性的土特產(chǎn)之一。如今,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市區(qū)內以桂花樹為主要綠化植物。
森:sēn 森林。甲骨文寫作 ,小篆寫作 。會意字,三木為森,表示樹非常多。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它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林產(chǎn)品,還能夠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除塵降噪。森林是自然界的衛(wèi)生保健醫(yī)生,就像人類的肺,每一片樹葉都是一個濾毒器,在光合作用中,葉面上的氣孔敞開,空氣中的有毒物質隨著空氣進入葉組織,儲存在植物體內,而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氣體則是純凈而無毒的。許多植物還能分泌出殺死結核、赤痢、傷寒、白喉等多種病菌的殺菌素,防止空氣中的毒素達到有害的濃度。
樹:shù 樹木。小篆寫作 。形聲字,從木,尌(shù)聲(“從”表示跟某字意義相關,“從木”表示“樹”的意義跟“木"相關;“聲"表示跟某字讀音相關,“尌聲"表示“樹”的讀音在造字時代跟“尌”的讀音相同或相近)?!稄V韻》:“樹,木總名也。”《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樹,生植之總名?!薄抖Y記·月令》:“毋發(fā)大眾,毋伐大樹?!币曛阜N植,如《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庇忠曛肛Q起、建起、樹立,如清朝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樹幟曰:‘謝莊團練馮?!边€引申指培植、培養(yǎng),如《管子·權修》:“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缺乏認識與征服能力,便產(chǎn)生一種對自然的崇拜,認為萬物都有神靈主宰。其中,樹也是崇拜對象之一。因為樹的生命力頑強,果、根、枝等都可繁殖,所以人們對樹的生命力、繁殖力產(chǎn)生了崇拜。例如,古人曾以“樹”為姓氏,從中即可以窺見樹木圖騰的影子,他們希望自己能像樹木一樣頑強,子孫后代枝繁葉茂。在巴蜀、荊楚、吳越、西南邊疆一帶,這種樹木圖騰崇拜更加盛行。云南德昂族創(chuàng)世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中講到,洪荒時代,世上只有花草樹木,突然有一天,天上刮下一百零二片茶樹葉,都變成了人,單葉變成了小伙子,雙葉變成了姑娘,他們結為夫婦,從此才有了人類。云南獨龍族神話《壇嘎朋》中講到,人是從樹丫包中爆出來的。此外,苗族還有“楓葉媽媽"的傳說。這些史詩、神話傳說、志怪故事的思想底蘊,其實就是對樹的生命力的崇拜。
一棵樹的生態(tài)價值:根據(jù)印度加爾各答農(nóng)業(yè)大學德斯教授的實驗測算,一棵能存活50年的樹,它的生態(tài)價值如果以金錢來計算的話,產(chǎn)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的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yǎng)水源價值約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約31250美元;產(chǎn)生蛋白質價值約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忽略不計,總計創(chuàng)值約196000美元。
中國的“樹中之最":最高的樹是藍桉,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云南一帶,它生長迅速,高聳人云,高度可達80米;最咸的樹是木鹽樹,生長在黑龍江和吉林交界的地方,它能產(chǎn)鹽,每年春天,樹上都凝結出一層雪白的鹽霜,人們用刀把它輕輕刮下來,就可當鹽食用;最毒的樹是箭毒木,生長在云南西雙版納的密林中,它的汁液像白色的乳汁,含劇毒,碰到人畜的傷口后滲人血液就會引起中毒死亡,傣族人常將它涂抹在箭頭上制成毒箭打獵,野獸一旦中箭,見血封喉,立即斃命。
寫詩護樹: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駐兵北京時,他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他還寫下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p>
植樹節(jié)的來龍去脈:“植樹節(jié)"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和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jié)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jié)。通過這種形式,可激發(fā)人們愛林、造林的情感,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擴大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
近代植樹節(jié)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fā)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旱,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nóng)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設立植樹節(jié),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州內廣闊的荒原變成了茂密的森林,植樹節(jié)也延續(xù)了下來。
我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時期)的清明節(jié)。當時清明節(jié)的習俗除了禁火、掃墓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清明時期,春雨綿綿,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因而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上李鴻章書》,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nóng)學,講究樹藝"。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guī)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規(guī)劃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的遠景。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的規(guī)定,自此中國有了植樹節(jié)。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后因清明節(jié)對中國南方來說已過植樹季節(jié),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930年,國民政府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
不過,植樹造林、發(fā)展林業(yè)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1956年,毛澤東發(fā)出了“綠化祖國"“實現(xiàn)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guī)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p>
植樹造林成為中國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jù)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即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植樹節(jié)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yè)建設的步伐,同時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孫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xiàn)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xiàn)。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應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jié),鄧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1984年2月,全國綠化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定通過了“中國植樹節(jié)節(jié)徽”。
1984年9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guī)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人了法律范疇。
(本文出自蔣書紅《漢字與植物》,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2-11頁。)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fā)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文章原創(chuàng)|版權所有|轉發(fā)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楊家睿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我知道你在看
1.《【帶有木的字】植樹節(jié)一起了解與“樹”相關的漢字》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帶有木的字】植樹節(jié)一起了解與“樹”相關的漢字》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294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