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電邁舉朝鮮,信次即言旋。——《紀遼東》
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曾引領(lǐng)整個東亞地區(qū),這得益于中華民族勞動人們的智慧。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中華文化以厚重且生生不息地姿態(tài)得以流傳。我國唐朝時期繁盛的景象,曾吸引各個國家前來進行交流,如今的日本在很多方面仍有我國唐朝時期文化的影子。隨著中國文字的出現(xiàn),漢字承載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對于周圍鄰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的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的文化中,仍舊能找尋到漢字及漢文化的影子。
韓國曾是我們國家的附屬國,在清代的地圖上,韓國仍隸屬于我們國家,二戰(zhàn)后,韓國才獨立成為朝鮮半島南大韓民國。由于在韓國歷史中,他們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于是在韓國建國后,韓國開始實行去漢化,建立了自己的語言體系與文字。如今韓國廢除漢字已經(jīng)有半個世紀之多,但是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仍然使用漢字,便且他們表示:沒有漢字真不行!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韓國的發(fā)展史
其實最初在朝鮮半島建立國家政權(quán)的是我們中國人,在商朝時期,當時中國的君主是商紂王,然而因為不滿其暴政的做法,他的叔叔箕子離開故土,找尋能夠安定生活的凈土,箕子來到了朝鮮半島,在此建立了箕氏宗族。當商武王即位后,聽聞箕子在海外建立政權(quán)后,便下令封箕子為朝鮮侯,此時的朝鮮半島已經(jīng)初現(xiàn)朝鮮與韓國的雛形。
箕子的時代在朝鮮半島延續(xù)了近千年,后來檀君出現(xiàn),帶著一部分群眾向南遷移,與箕子的勢力形成對立,后檀君一舉覆滅箕子時代,統(tǒng)一朝鮮半島,成為三韓始祖。到了明清時期,韓國與朝鮮還沒有分裂,共稱為朝鮮國,我國與朝鮮國是宗主國關(guān)系。當時的朝鮮國類似于諸侯國,只能稱王,不能擅自稱帝,并且每年需要定時派官員對中國進貢和朝拜。
二戰(zhàn)開始后,中國淪陷,朝鮮國也深受其害,整個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勝利后,逼迫清政府簽下《馬關(guān)條約》,自此以后朝鮮才脫離清朝開始獨立。
在1897年,朝鮮的高宗將朝鮮國改名為大韓帝國,其實在1095年被日軍完全占領(lǐng),逐漸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自二戰(zhàn)結(jié)束以后,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限開始分裂,在蘇美兩國的接收下,1948年,在朝鮮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族主義人們共和國,在南部成立了大韓民國。
二、韓國文字的發(fā)展與改革
自韓國成立后,由于大韓民族的一些民族傾向,為抹去與中國的聯(lián)系,他們在歷史上并不承認箕子時代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韓國文字的發(fā)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的三國時期,在我國三國時期,漢字隨著文化交流傳入當時的朝鮮國,那個時期朝鮮國人民的文化水平低下,傳過來的漢字被稱為“吏讀文”,這是只有當時參與政治的官員才學習的文字,另一層面可以理解為“官方文字”。
在此后的近千年時間里,朝鮮國仍然沿用漢字,直到朝鮮的世宗大王為提高社會文化水平,創(chuàng)建了《訓民正音》又叫朝鮮諺文,在韓國上下進行頒布,世宗大王根據(jù)語音的原理,創(chuàng)建了屬于自己民族的語言系統(tǒng)和文字系統(tǒng)。但是由于朝鮮國統(tǒng)治階層一直沿用中文的習慣,在文字方面,還是以漢字為主。二戰(zhàn)時期,日本占領(lǐng)朝鮮國,開始干涉朝鮮當?shù)厥褂玫恼Z言與漢字,因為殖民地的原因,強制性推行日語。
二戰(zhàn)后,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國和韓國,分裂后的朝鮮與韓國在文字和語言上略有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得以獨立后,由于受日本殖民思想的影響,想要努力擺脫中國文化的束縛,于是韓國開始廢除漢字的使用,大力推行文字使用朝鮮諺文進行書寫,無論是官方還是民眾,不能再使用漢字。自此以后,韓文逐漸發(fā)展成熟,至今為止,韓文已經(jīng)應用了半個世紀之久。
三、無法完全摒棄漢字
如今,韓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攀升,韓國語言文化在國際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逐漸變成了世界主要語言之一。但是在我們?nèi)粘I钪校?strong data-diagnose-id="472bf1e4a41fd636684f5b886593e1f2">常常通過韓劇能夠看到,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仍然印著漢字,通常是用來表示名字的。如果說韓國完全摒棄漢字文化的話,為什么要在證明韓國人身份的身份證上面,仍然用漢字來進行標注呢?但是對于韓國人來說,或許他們真的無法完全摒棄漢字。
原來,韓文使用的朝鮮文是表音文字,就像我們所用的拼音一樣,他們的文字可以直接當作所謂的音節(jié),每個字可以依據(jù)字形結(jié)構(gòu)拼讀出來,不在需要單獨的拼音系統(tǒng)。這樣的文字雖然學習起來十分方便,但是使用起來卻有一些麻煩。
韓國的文字語言是為了方便民眾提高文化水平而設(shè)立的,在韓國社會中,即使是沒上過學的孩童,經(jīng)過幾天系統(tǒng)的培訓,就會掌握大部分韓的語表達。
文字拼音化,會導致許多同音不同字不同意思的分辨十分困難,這也成為了朝鮮諺文應用中的難點。很多時候,說韓文時會被誤解其義,原因就是韓文從發(fā)音無法根據(jù)讀音分辨其表達的意思,只能根據(jù)情景進行猜測。這一弊端影響最大的就是韓國人的名字,由于同音所表達的字太多,在大街上叫一個名字很可能會得到一片回應,所以韓國人在起名字時盡可能運用生僻字,同時為了分辨清楚,所以在身份證上仍然用中文表示名字,這也是韓國無法完全摒棄漢字的原因。
結(jié)語:
漢文化的發(fā)展影響著整個東亞大陸,雖然如今的韓國摒棄漢文化,但是不得不承認,如今的韓國文化還是深受漢文化影響的。韓文的發(fā)展歷史雖然比較短暫,但也有半個世紀之久,韓文的出現(xiàn)使得韓國擁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系統(tǒng),但是由于朝鮮諺文的缺點,使得韓文的使用存在難點與弊端,不得不用漢字來進行輔助,這是韓國離不開漢文化的一個佐證。
韓國想要擺脫漢文化的影響,發(fā)揚他們的民族精神,但這是他們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xiàn)。漢文化對于韓國文化的影響深遠,如今韓國的身份證以及一些貴族人們的墓碑上仍然沿用漢字進行表達,這恰好證明了,韓國無法完全摒棄漢字文話!
參考文獻:《紀遼東》《訓民正音》
1.《[文杰說歷史]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什么身份證上還用漢字?韓國人:離不開了》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文杰說歷史]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什么身份證上還用漢字?韓國人:離不開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182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