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我有幸獲贈由張福有、曹保明、梁琴、周長慶諸位先生所著的《百年苦旅》,便知道這是一部了解和認識長白山文化,推開吉林大地山門的巨著,鉤沉求史,博引旁征,續(xù)韻補荒,且文圖并茂,從而使許多未知的故事、塵封的歷史日漸清晰。這之于偏愛史學、鐘情詩詞、酷愛吉林山水的我來說,無疑是難得的饕餮大餐。

固邊衛(wèi)國傳承既往

長白山是關東第一大名山,歷史上為清朝發(fā)祥地,清入關后被長期封禁。國人足不能躋,外族潛入屢生邊釁。為勘明奉吉兩省界線、三江之源和中韓國界,一百年前,徐世昌、張鳳臺等邀得劉建封組織了一次對長白山科學、全面的踏查活動?!栋倌昕嗦谩返男蚱敿氂浭隽诉@次活動。在劉建封前,多名勘察大員曾奉命前往踏查,多微功而返。唯有劉建封一行,不懼危巖絕壁,猛獸橫行,風餐露宿,歷盡艱辛,終于登臨絕頂,為天池十六峰命名,留下“遼東第一佳山水,留到于今我命名”的千古壯舉,并且查清長白山的山川走向、江河源流,查清穆石的位置和國界,留下了不朽的《長白山江岡志略》等一批重要著作,這些豐富而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精神財富,令前者汗顏,令后人自豪。

《百年苦旅》的正篇,重點記載了一百年后,以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吉林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福有一行為諳邊情、知歷史、詳?shù)乩?、識國界、衛(wèi)家邦,重走劉建封踏查長白山之路,追尋傳承的記憶?!把俜乓鏖L白頌,牽云聊補大荒書”,就是“在尋找和體會這種精神”。前人創(chuàng)造,后人繼承,而且在繼承基礎上創(chuàng)新。他們是當代的劉建封,有了這些歷史的、當代的劉建封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才能綿綿不絕,源遠流長。

祭祀先賢愛我河山

祭祀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是人們對天地和草木的尊崇,也是人們對祖先和先賢的禮拜。帝王祭祀,求得皇權永固;凡人祭祀,為身家幸福美滿。在張福有先生等人的踏查中,也有過數(shù)次祭祀。他們不祭鬼神,祭祀的對象是對長白山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豐功偉績的偉大先輩,如守土護邊的武木訥、穆克登、吳大澂、吳祿貞、張鳳臺、李廷玉、劉建封等。他們祭祀的目的,不是為了小我的安康,而是為了“遵循前途,探訪遺跡”、“守土有責,吃苦無妨”、“以啟后世,愛我家山”,其中有老道口的祭山儀式、拜謁曹建德墓地、“塔山精廬”祭祀、祭山、祭圓池……每一次祭祀都感天動地,每一次祭祀都撼人肺腑。因為,這不僅僅是誦讀祭文,更是穿越時空與前輩心靈的交流,是撫摸天地與長白山水真情的溝通!敬畏祖先,懷念先人,護疆守土,開發(fā)長白,無論是前輩還是晚輩,一切的一切,均來自對自然和人類和諧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與追求,來自對長白深情的眷戀和對祖國深深的愛。

見微知著以小識大

細節(jié)往往可以決定成敗。書中有許多細節(jié)讓人特別感動。比如在曹家發(fā)現(xiàn)了破損嚴重的家譜,張福有先生出具借據(jù)帶回長春找專業(yè)人士、省書法家劉成先生修復后送還。中國自古代起,在史書、方志和人物評傳的撰寫過程中,就大量應用了家譜資料,曹家家譜在對劉建封踏查長白山的研究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所以福有先生才會如此精心。還有在汽車行駛中,張福有先生一眼就發(fā)現(xiàn)前人入山的“老道”;當別人在忙于拍照留念時,他則能很快在草木茂密的叢林里,找出殘存的石碑;歷數(shù)山珍如數(shù)家珍,行險路似走門前小徑……他十幾年潛心研究的結(jié)果,是他150多次與大山親密接觸的回報。“凡事耳食者懸,躬親者確?!睆倪@些細微末節(jié)之處,無疑顯示出他對歷史的尊重,對科學的嚴謹,對實物的鐘愛,以及內(nèi)心的善良、細致、敦厚和平易近人、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于是,書上靜靜的鉛字有了聲音,有了感情,作者們似乎就坐在對面,一如可親可敬的師長生動地講述著山里的所見所聞,以至于使人忘記他們原是學識豐富的專家權威和有相當級別的官員。人格的美、人性的美,就這樣通過秀美而又深入淺出的文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歷史遺存彌足珍貴

眼前看起來平凡的小事、物件,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們無不記載著動人的故事。書中描繪的曹家老屋舊址,門前潺潺流動的小溪,石塊圈起來的深邃的古井,似乎在向我們講述不平凡的往事;山中房頂?shù)哪就咭约鞍l(fā)黑發(fā)舊的煙袋,能告訴后輩幾代人風雨積淀的文化。這些都是人類無比珍貴的遺存。但是它們都曾經(jīng)被歷史塵封。它們是歷史文化遺產(chǎn)。歲月飄來又逝去,歷史沉淀重被撈起。面對這些,需要毅力、需要耐心、需要科學的精神和智慧的頭腦,還要有博學的知識才能發(fā)現(xiàn)、發(fā)掘。

由此想到,在遼河之西有個武厲邏遺址,西北距清代巨流河城150米,東部緊鄰遼河大堤。隋征后設通定鎮(zhèn),唐征后改稱頗利城。隋煬帝、唐太宗均由此渡遼。1996年2月18日,此遺址由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永謙先生發(fā)現(xiàn),當時城墻清晰可見。2011年10月18日,馮永謙先生偕張福有、孫仁杰先生調(diào)查于此,此城已經(jīng)被取土所毀,挖成一個巨大深坑,人是物非!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能從殘存的遺址中,看到青銅器時代的殘片,在土壤的深層頑強展現(xiàn)早已如煙飄逝的歷史。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它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對它加以保護,就不會有這樣的遺憾了。如今,這樣的事情還在發(fā)生著。由此可見,保護這些

遺存,不僅僅是專家們的事情,它需要政府的重視與支持,群眾的珍惜與愛護。否則,一旦絕跡,就不可逆轉(zhuǎn),并且難再復制,更不要說那些刻畫著時代印記的古城。保護歷史遺存刻不容緩。

以詩證史妙筆生花

尤其值得一提的,還有《東荒補史篇》中將史與詩巧妙結(jié)合,這是《百年苦旅》與其他研究性書籍最大的不同之處。自古以來,史學研究的著作、筆記數(shù)不勝數(shù),而史、詩相攜卻是鳳毛麟角?!栋咨郊o詠》中,劉建封留

下60余首殘句,是在踏山途中邊走邊記而得,張福有先生均以絕句或律詩的形式將其補齊,今人古人,珠聯(lián)璧合,妙不可言。如:

轉(zhuǎn)過山頭聞犬吠,兩三間屋野人家。劉建封百年溪井水清澈,溝亦姓曹名不差。張福有1908年,劉建封一行踏查長白山,曾在江源區(qū)石人鎮(zhèn)林子頭村東的曹家溝曹建德家用早餐,賦詩兩句。百年后,張福有先生率長白山研究會諸君訪查至此,找到曹家,興奮異常,續(xù)成七絕。再如:

諸君若到天池上,須把銀壺灌玉漿。劉建封解渴何妨先解意,此行一路飲泉陽。張福有

看罷歸來回首顧,白山依舊白云封。劉建封

身心恍駐大荒頂,夢入仙鄉(xiāng)戀樺松。張福有

若非親身親歷,豈能如此?!耙栽娮C史真佳話,遞演流風又百年”。

另有百余名詩人洋洋灑灑數(shù)百首詩作,縱情放歌長白山風光景物。這些詩詞,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山水詩詞,而是在為長白山的環(huán)境保護和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錦上添花,恕不一一列舉。總之,“一首詩就是一座石碑,一首詩就是一個生命體”?;脧埜S邢壬罟P“書引詩成,詩可箋書”,便是史引詩成,詩可箋史,可謂書林中稀有的一大景觀。書中還有200多幅照片,彌補了遙遠的歷史帶給我們的生疏。讓百年前的舊影書丹躍然眼前,當代的畫面更加鮮活,滄海桑田回味深長,其史學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均無法估量。

地域文化認同標志

《百年苦旅》用真實的筆墨,記錄了長白山的歷史文化。文化的基石是文字。從久遠的殷商文化到燕趙文化,再到漢唐文化,長白山的歷史都見證了?!伴L白山開發(fā)的歷史是用勇敢者的心血寫成,每一個細節(jié)都會令人感動和震撼”。書中還用優(yōu)美的筆觸描繪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美麗傳說、地理地貌、植被以及豐富的寶藏,如口述文化的森林號子、噴發(fā)的火山井、紅色的泥石流、瞬息萬變的四時景觀,還有奇花異草、怪木森林、長白石、松花硯等等,無不帶給人如臨其境的美的享受。書中還記載了大量的真人真事,這些是通過踏查、通過訪談、通過研究獲得的,很珍貴。其中有和劉建封同時代的歷史傳人,他們的記憶和生活充滿傳奇;有為長白山獻出一生的同大山一樣永垂不朽的工作者;還有默默無聞的勞動者……這一切物質(zhì)的和非物質(zhì)的珍貴資源,培育了長白山獨特的文化。

為了進一步保護和發(fā)展長白山文化,早在1994年8月,白山市委、市政府組織舉辦了有30余名研究長白山文化的東北三省的專家學者參加的長白山文化研討會,在研討會上,給長白山文化下了定義,長白山文化是指在長白山地區(qū)生活的多個民族,在歷史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的區(qū)域文化。并討論了長白山文化的精神和特點。十幾年來,省委、省政府制定規(guī)劃綱要,多次頒發(fā)文件,到2011年12月6日,省委要求:“實施《長白山文化建設規(guī)劃綱要》,整合長白山文化資源,使之成為代表吉林文化的標志性符號?!边@表明,長白山文化已進入全省發(fā)展戰(zhàn)略,由十幾年的研究,轉(zhuǎn)入推進與實施。其主要任務,是推進長白山文化建設工程。其總體要求是“整合長白山文化資源,使之成為代表吉林文化的標志性符號”。長白山文化也有了它更廣泛、更深刻的含義。相信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長白山一些瀕臨絕跡的文化能得以搶救和保護,一些歷史的謬誤可以得到糾正,長白山精神能夠發(fā)揚光大、長白山文化品牌能夠培育成長、社會經(jīng)濟和各項文化事業(yè)也會蓬勃發(fā)展。

《百年苦旅》是學者的研究報告,是名山的百科全書,是資政的宏偉畫卷,是詩人的風雅篇章。在它的引領下,你會走進大山,你會了解大山。走進大山,就能走進大山的歷史,探尋大山的秘密;了解大山,就能領略大山亙古不變的剛強性格與催人奮進的力量精髓。

1.《卷帙 解讀長白山文化的恢宏宏卷帙》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卷帙 解讀長白山文化的恢宏宏卷帙》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13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