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的事情家喻戶曉,我們從小學就從課本里看到過,宋朝時期的司馬光在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其機智果敢的行為被后世廣為流傳!
然而,大概兩年前,馬未都老師在某電視節(jié)目中對此事的真實性提出過質(zhì)疑,大意是:司馬光生活的年代,宋朝。當時是無法燒制出能淹沒一個人、直徑達到一米的大瓷缸。從文物論證角度來說,這事是假的!
8月24日,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靜榮老師應邀通過視頻直播為學員們解答問題,有位不怕事的學員即提到了這一話題。關于這事,楊老師怎么看?
而楊靜榮老師也用其淵博的知識,幽默風趣而又嚴謹?shù)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也算與馬未都先生隔空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楊靜榮老師從文物論證、瓷器工藝、缸與甕的區(qū)別、陶器大缸的可實現(xiàn)性四個方面給予學員詳實的回答,并得出結論:“司馬光砸缸”真假事件,專就“缸”而言,從宋朝瓷器實物論證、瓷器燒造工藝論證都可證明其可實現(xiàn)性,并不具備證明其為”假“的證據(jù)。
楊靜榮
楊靜榮觀點:宋朝可以燒出“司馬光砸缸”中的大缸!
一、文物論證
從考古和文物論證的角度,宋朝已經(jīng)有可容下1個小孩大小的大缸。
實例1:湖北襄陽宋墓有挖掘出宋朝壁畫,壁畫中有大水缸的出現(xiàn)(見下圖),說明宋代已有盛水的大缸。
實例2:杭州南宋制藥廠曾出土過高1米、口徑將近1米的大缸,從考古文物角度證明大缸的存在
更多實例:山東等地也曾出土過直徑達1米的宋朝大缸;在窯址發(fā)掘過程中,磁州窯等好多窯址都曾出土過接近或超過1米高的大缸。
二、瓷器燒造的工藝水平
從瓷器的工藝水平看,宋代已經(jīng)達到可以燒制成瓷器大缸的水平。
實例1:從印尼黑石號沉船中曾打撈出過越窯瓷器大缸,高1米多。
實例2:山東1973年曾出土一白瓷大缸,現(xiàn)藏于諸城博物館,宋代白瓷口徑約五十,高近一米。
三、甕與缸的區(qū)別
也有人認為,宋朝及之前燒造都叫甕,不叫缸。但甕與缸從文獻記載和實物器型看,在古代時,兩者并無明顯區(qū)別,甚至可以通用。
比如:
1、故宮儲水的銅缸,肚子明顯比口大,但一直被稱為缸,沒被稱為甕。
故宮銅缸
2、明清很多扁圓形缸,可用于養(yǎng)魚,也是肚大口小,也被稱為魚缸,并不是魚甕。
清康熙釉里紅云龍紋缸
在多地方言中,甕和缸,很多時候通用,比如:
1、新石器時代,甕棺葬,也被稱為缸葬,此處甕和缸是通用的。
2、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甕和缸也是通用的,如山東、山西等地區(qū)。
四、考慮陶器大缸
最后,如果把大缸的材質(zhì)從瓷器擴充到陶器,盛水的大缸就更不是問題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代人就用掛釉解決了陶器盛水滲水的問題,制成儲水器,到幾千年后宋代陶缸更不是問題了。
仰韶文化彩陶鸛鳥叼魚缸
綜上所述,無論從考古實物論證及燒造工藝論證,宋朝都能燒出“司馬光砸缸”中的大缸,包括瓷缸。馬老師可能當時更多考慮的是官窯中燒不出這么大尺寸的缸,而不包括民窯。
聲明:文章內(nèi)容選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我們。
﹀
1.《馬未都:“司馬光砸缸”是騙人的!楊靜榮表示不服!》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馬未都:“司馬光砸缸”是騙人的!楊靜榮表示不服!》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1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