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直播工廠的播音員。

圖/視覺中國

文/曹吉利

我們中國人常愛說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痹诋斚拢叭骸敝傅亩喟刖褪俏寤ò碎T的微信群。

隨著手指在形形色色、類似暗號的群名之間切換,國人已經(jīng)習慣了把微信群作為主要的社交場所之一,屬于“群時代”的新型社交關系逐步誕生。

一個人可能被拉進了一百個群,如何管理這么復雜的群際關系?

微信群已成為主要的社交場所之一。圖/wechat blog

一、不要動不動就建群,征得同意再拉人進群

美國社會學家薩姆納在其著作《民俗論》中指出,整個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社群,被稱之為外群體,在這個大社群里又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內(nèi)群體”。人類拉幫結派的熱情從來都很高,微信群的出現(xiàn)充分地滿足了這種沖動。

任何八竿子打不著的聯(lián)系,都可能成為建群的由頭。旅行、會議、活動、出差……總有熱心人風風火火地掏出手機,四面聯(lián)絡,八方招呼,恨不得給各種點頭之交統(tǒng)統(tǒng)建一個群。這類群通常會在簡單的熱絡之后迅速歸于沉寂,最終在某一次手機清理中悄然消失,成為國人情感過剩的見證。

未經(jīng)同意就拉別人入群,不但唐突,甚至可能造成騷擾。一個群就是一個圈子,沒有多少人愿意被突然拉進一個陌生的圈子里,被歡迎詞和表情包淹沒而不知所以。更何況,對方也許從心底里對這個群提不起一絲興趣,甚至擔心其他群成員的騷擾。

入群邀請,往往一不留意就變成強人所難。

建群要先征得他人同意。圖/wechat-world

二、盡可能少地在群里拉票、發(fā)廣告、求贊

“我把手機一按,又給你添麻煩。提醒親朋注意,擼起袖子大干。光自己投不行,還得廣泛動員。票票都是真情,感謝大家奉獻!”這樣一段并不走心的喊麥,配上投票鏈接,多數(shù)群成員都會在再三催促下不大情愿地投上一票。

在隨意透支人脈的同時,拉票行為也降低了群里的交流質量。當然,一定會有拉票者委屈地說:“不就是動動手指的事嗎?”你看,在有些人眼里,也許麻煩別人反倒是一種親昵的表現(xiàn)。

在群里發(fā)廣告和求贊,是比拉票更不負責任的行為。在患者群、駕校群、粉絲交流群等陌生人微信群,成員之間差異較大,基本沒有任何關系,頻繁的廣告會淹沒掉有價值的群聊對話,最終將這個微信群變成無人問津的“僵尸群”。

90后越南女孩在中國做模特,她加了幾十個明星模特群。圖/視覺中國

三、不要把群成員全部添加為好友,通過后從不說話

總有人喜歡按著順序把群成員加為好友,從A到Z,一個不落。很多時候,本以為對方有不方便公開講的話,需要私下交流,欣然通過之后,那邊卻一言不發(fā),聊天界面長久保持一片尷尬的空白。這時才恍然大悟,人家只是單純地想添加一個好友而已。

維特根斯坦說:“凡是不能談的,就應該保持沉默。”而這種一開始的沉默,根本就是無話可談的表現(xiàn)。

這類人的心態(tài)也許不難理解,無非是想多加幾個好友,擴大交際圈。他們以為聊天群是一座可以隨意開采的人際資源富礦,可往往沒有意識到,那些被添加的群友從最初沉默的五分鐘開始,就已經(jīng)發(fā)自內(nèi)心地厭惡他們。

不要在群里亂加好友。圖/Yvonne Li/YouTube

四、群聊截圖不外傳

“有兩個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三個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敝袊顺Uf一個詞“局”,吃飯打牌喝酒無不成局,建一個群就是把在某一話題上有共同語言的人攏在一起,本質上也是組了個局。

在這個半公開的場合,每個群成員背后都連著未知的交際網(wǎng),把群截圖和私人對話隨意展示到其他群,經(jīng)過幾輪傳播加工之后,造成的后果難以預料。

網(wǎng)絡上流傳一句玩笑:“每一個四人宿舍都有五個微信群。”四個人的大群會談論宿舍里的公共事務,三個人的小群里話題通常繞不開第四個人。與之類似,每一間公司都有一個把老板排除在外的小群,話題也常常與工作群里的嚴肅發(fā)布相伴而生。

很多人都是在大群中無意得知那個把自己排除在外的小群的存在,一場社交事故也在所難免。“保證不泄露聊天截圖”,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珍貴的承諾。

聊天截圖外傳,沒準會惹出事。圖/wechat blog

五、不隨便在群里@別人

隔著一道屏幕,你永遠也不知道有多少成員屏蔽了這個群。這時候,“@”就成為讓潛水者浮出水面的最有效辦法。幾次@就讓屏蔽設置形同虛設,手機嗑藥似的抖動亮屏。

有的人@上了癮,不管在群里和誰說話都喜歡@,讓人煩不勝煩。收到@的人幾乎等于被公開喊話,失去了不回復或晚一點回復的權利,否則就會被視為故意拖延。

比單獨@更可怕的,是群主濫用權利,一天使用七八次@所有人,如果再配上“收到請回復”五個字,更是能逼死潛水者。微信群給了我們一些在現(xiàn)實中難得的沉默而不必附和的社交空間,過度使用@無疑在擠壓這個空間。

還有一些人沒坐上群主的位子,就想學群主的派頭,復制一個文本格式的“@所有人”,自以為有登高一呼的效果,然而卻成為微信群的笑柄。

在群里別隨便@人,人家只想靜靜。圖/視覺中國

六、不要領了紅包后默不作聲

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黃金這種東西,“只要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現(xiàn)在用這句話來形容微信紅包,再恰當不過了。讓沉默者發(fā)言,讓群聊天活躍,讓反目者重歸于好,讓愛侶更加甜蜜,這就是微信紅包的魅力。

紅包是群聊的粘合劑,搶紅包是唯一一項能夠動員起全部群成員的活動。有人說手氣最佳的人應該接力發(fā)紅包,這倒不然,否則不就變成了子子孫孫無窮盡的“愚公發(fā)紅包”了嗎?倒是所有搶到紅包的人,都理應回應一句感謝、一個笑臉,這是搶紅包的基本禮貌。

有一類人平時一言不發(fā),搶紅包的手速卻名列前茅,收錢之后繼續(xù)默不作聲,這讓發(fā)紅包的人作何感想呢?在搶紅包這件事上,悶聲發(fā)大財,未免雞賊了點。

紅包是唯一可以動員全部群成員的東西。圖/視覺中國

七、不要把群聊天變成私人聊天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場景:圍繞著某個話題,群里眾人最開始討論熱烈,漸漸地,參與者只剩下最活躍的兩個人,隨著話題越扯越開,兩人的談興也越來越濃,你來我往,儼然變成一場私人聊天,群里其他成員都成了局促的看客。

尤其對于沒有屏蔽群聊的人而言,這種時時冒出來的兩人對話簡直是一種懲罰。春晚小品里的一句話足可以拿來詰問這類人:“你把這兒當你們家炕頭了?”當我們還在糾結要不要打斷別人熱火朝天的對話時,別人卻對打擾我們不以為意。

點擊對方頭像私聊,有那么難嗎?

不要在群里私聊。圖/weebly

八、不要因為群聊而忽視現(xiàn)實

聽起來像是央視公益廣告老生常談的主題,但的確是我們每個人都面對的問題。坐在你對面的人面沉如水,三言兩語就打發(fā)了你的熱情,但在某個虛擬的群聊里,他卻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活躍。手指飛快敲擊,每敲一下,都會使現(xiàn)實中的關系更加脆弱。

因為群聊而忽視生活中的朋友,無意中造成了一種社交冷暴力。如果我們都曾遭受過這種冷暴力的話,將心比心,就不要再以低頭看群的姿態(tài)面對關心我們的人。

與朋友聚會時,放下手機多交談。圖/視覺中國

九、不道德綁架

在日常交往里,最厲害的是“眾目睽睽”四個字。在眾目睽睽之下,中國人要面子,講儀態(tài),裝大方,假正經(jīng)。也正因為如此,作為半公開場合的微信群,就成為道德綁架的高發(fā)之地。

不道德綁架,這條基本可以概括以上全部的微信群聊倫理。圣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就能避免群聊中的很多難堪。

那些在群里揚言不給自己投票就不是朋友的人、那些故意在親戚群里訓孩子的家長、那些一定要求收到回復的群主,應該好好想想這一點。畢竟在其他的群里,你們也可能就扮演著屏幕那端的角色。

這些社交倫理,在極其親密的好友、父母群里未必完全適用,但在大多數(shù)微信群聊中,都值得國人借鑒。這是微信時代的現(xiàn)代交際學。

1.《怎么拒絕微信建群?終于找到答案了對付煩人的微信群,你需要九大法則》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怎么拒絕微信建群?終于找到答案了對付煩人的微信群,你需要九大法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l/319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