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困癥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煉》,講義部分直接引用《兵家修煉》,引用處不再標注。
戰(zhàn)場之上對付敵人,有時候要把敵人圍得密不透風,不給他們一丁點機會,而另一些時候卻要留個缺口,給他們一點脫身的希望;有時候要追著敵人跑以瓦解敵人的意志,而另一些時候卻不可追,“放之可也”。這便是兵法運用的奇妙之處。兵家一定要記?。翰呗缘倪x用一定要根據(jù)戰(zhàn)場情況,一定要根據(jù)對手特點,選之不當,再精妙的策略也是拙劣的,用之合宜,再簡單的策略也是高明的。一流的兵家用最合適的策略,二流的兵家用最精妙的策略,三流的兵家盲目使用策略。關(guān)門捉賊的計理簡單明了,理解它并不難,難的是何時可用該計的判斷力,以及實施包圍的執(zhí)行力。
【原文】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翻譯】
對付弱小的敵人就要圍而殲之。
【解讀】
原文蘊含的兵家思想與《謀攻篇》中的“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一致,都是要把敵人團團圍住,截斷他們的歸路,使他們毫無逃脫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已然成了我軍的囊中之物,他們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作困獸之斗壯烈犧牲,要么繳械投降茍且偷生。
理解原文其實只要搞清楚兩個關(guān)鍵字即可。第一個是“小”字,只有當敵人的實力相對于我方來說只能用小來形容時,才可運用關(guān)門捉賊之計,否則就該采用《軍爭篇》中所說的“圍師必闕”戰(zhàn)術(shù)。第二個是“困”字,即困住敵人使之無法逃脫,這樣敵人就在我方的掌控之中了,消滅他們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此計的外在手段是圍而殲之。一旦我們把包圍圈布置好了,除非對方有突破包圍圈的能力,否則便成了甕中之鱉。這個時候如果對方不肯投降,我們可以逐步縮小包圍圈消滅之;也可以慢慢把對方餓死、渴死,總之我方已經(jīng)掌握了對方的命運。該計的這種特點使得它非常適合用來對付機動性強、兵力少的奇兵、游兵。
【按語】
捉賊而必關(guān)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秴亲印吩唬骸敖袷挂凰蕾\伏于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翻譯】
捉賊的時候之所以必須要關(guān)門,不是怕他逃走,而是怕他逃走后被別人抓住而加以利用。更何況,逃走了的賊是不應該再去追殺的,怕他是故意來引誘我們的。軍事中所謂的賊,是指非常規(guī)的、出沒無常的敵軍小股部隊,他們通常用來消耗我軍使我軍疲憊。《吳子》說:“現(xiàn)在讓一個亡命之徒隱匿在空曠的郊野里,哪怕派一千個人去追捕他,這么多人也沒有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顧慮重重的。這是為什么呢?是怕他突然跳出來傷害自己。所以說一個不要命的人,足以使一千個人感到害怕?!比プ焚\,說明賊還有逃脫的機會,那么他一定會殊死搏斗;而若截斷賊的歸路,那么他只能束手就擒了。因此對付弱小的敵人務必圍而殲之,如果不能,那就讓他逃走吧。
【解讀】
按語闡明了“賊”在軍事中的含義,可謂一語道破天機。在軍事中,“賊”其實就是一小股敵軍部隊,這種部隊機動靈活、出沒無常,善于運用出其不意策略,以騷擾、引誘、消耗對手為目的。若是與這樣的部隊較上勁,一不小心就會被他們搞得心煩意亂,或者被他們活活拖累死,又或者被他們引誘進包圍圈。但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兵力少,因此很容易將他們圍困起來,而且一旦被圍住,他們機動性強的優(yōu)勢就發(fā)揮不出來了,頓時成了一條死魚。所以該計是對付這種難纏奇兵的最佳策略,這正是此計的價值所在。對付奇兵、游兵切忌使用欲擒故縱之計,因為他們是專門用來騷擾或引誘我軍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強,很難將其耗死。
若我軍被敵人用關(guān)門捉賊之計包圍了起來,那么我方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突破口,趁敵人的包圍圈還存在漏洞或者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突圍;而且不管代價多大都要果斷突圍,因為被圍得越久對我方越不利。
1.《36計剿匪死兵怎么辦?終于找到答案了《三十六計》講義22|關(guān)門捉賊之計:對付奇兵的策略》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36計剿匪死兵怎么辦?終于找到答案了《三十六計》講義22|關(guān)門捉賊之計:對付奇兵的策略》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l/302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