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談論大明之前,我們要先回顧一下明朝初期的大背景,用一句話來概括。南方-地主士族挑大梁,北方漢盡說豪華語。

朱元璋是歷史上罕見從南到北發(fā)動統(tǒng)一戰(zhàn)爭成功的帝王,大部分朝代的統(tǒng)一都是從北到南。

明朝一開始的政權,就是一個南方政權,因為北方已經(jīng)被胡化太久了,脫離了漢人政權好幾百年了,文化根基、政治根基都消失了。舉個例子,明朝西北諸王的領地,從安史之亂時期開始,就被吐蕃和黨項所攻占已經(jīng)脫離漢人政權600年了,明朝攻占幽燕和遼東之時,這些地方已經(jīng)被胡人占據(jù)500年。那時候的北方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基本實現(xiàn)了胡化,所以那時候有一句話來形容: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明朝王師收復北方,真是王者歸來。


在南方呢,因為元朝后期一直在內(nèi)訌,南方處在了一種失控的無政府狀態(tài),所以任憑南方的地主豪強做大,南方的問題是要安撫各大派系豪強。所以,這里明朝有一個特色就是——藩王分封。這個已經(jīng)被廢除好久的制度,再次回到了明朝。



朱元璋的意思是誅滅元朝的利器,璋就是利器的意思。他創(chuàng)立大明的時候,北元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而且北方已經(jīng)胡化幾百年了,所以朱元璋提出“以藩屏帝室”,就是用藩王權力來鞏衛(wèi)朝廷。

朱元璋這么做,并不是私心,而是那些遠離漢人統(tǒng)治好幾百年的廣大北方疆域,需要強有力的人來統(tǒng)治,不然就會出現(xiàn)失控的局面。朱元璋就用了他的兒子們來鎮(zhèn)守剛回家的偏遠地方,朱元璋一共封了21個兒子為王,其中有10人分封在三北邊境,和元軍作戰(zhàn)。其他11個兒子,主要被封到了中原和西南地區(qū),沒有一個王子被封在明朝最富裕、最繁華的江浙地區(qū)。說明,朱元璋并不是為了讓兒子們享受,而是讓兒子們?nèi)ヌ幚碜铍y搞定的邊疆之地。


朱元璋分封藩王分布圖↑


朱元璋開始的時候想用武力徹底解決北元的威脅,朱元璋派徐達帥主力去大漠追擊蒙元殘部,但是不熟悉北方冰天雪地的明軍被打敗,差點全軍覆沒,所以不得不采取了防守態(tài)勢。而朱元璋吸取了唐朝軍閥割據(jù)的教訓,就派出了兒子來坐鎮(zhèn)邊疆,哪怕未來造反了好歹是自家骨肉。果然,燕王做大做強后造反了,不過還不錯,是一個明君。

這么做的優(yōu)點是:北方對漢人政權已經(jīng)遠離幾百年了,缺乏親近感,需要讓王室直接來撫慰有利于加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藩王畢竟是自己人,哪怕最強了造反,肥水不流外人田。壞處就是兒子也有野心,兒子做大了也要尾大不掉。

朱元璋是非常有人情味的一個皇帝,他從小缺乏親情,所以對孩子們特別寵愛。朱元璋很能生,他按爵位將子孫分為八等:親王、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對于朱家女兒也是格外照顧,分六個爵位,開國的時候,這么分封是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但是后來朱家的繁殖力太強了,到了明末年有了接近10萬個親王,這樣就成了社會的沉重包袱。

朱元璋的兒子們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很多都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太祖把最強的十個兒子分封在了北方來對抗元軍,被稱為“塞北十王”。旗幟秦、晉、燕、寧四王最強,燕王就是后來的明成祖。


后來有豐富和蠻夷斗爭經(jīng)驗的明成祖,他就很明白北方的壓力,所以他就遷都北方,并用全球貿(mào)易賺來的錢建了個故宮,成就了“天子守國門”的偉業(yè)!

明朝的第一個特色:藩王分封。

朱元璋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是他自學成才,他推崇先秦的制度,他說要“法古建邦”,“藩輔帝室”,有著強烈的家天下的情懷。分封制就是在這個家天下思想下結合當時北方剛回歸漢人政權的現(xiàn)狀做的一個舉措??上Ш蟠鷽]有與時俱進的改進,導致了問題出現(xiàn)。在當時,這個舉措無疑是很適合當時的。

明成祖篡位成功后,他就對其他藩王做了約束,規(guī)定藩王不能朝見皇帝,參與朝政,不能參與地方事務,不能離開封地,相當于被軟禁。



衣食無憂的軟禁,也導致一些親王無所事事,但是才華橫溢無法發(fā)泄怎么辦?只能用來研究學問,所以明朝出了一些很有才的王子,比如朱載堉,大家可以去了解這個人,是后來歐洲文藝界、科學界的天皇巨星,他的《圓方句股定理》與《嘉量算經(jīng)》就是西方近代數(shù)學的奠基人。十二平均律理論更是西方音樂的鼻祖。

第二個特色:高薪養(yǎng)廉。對,就是高薪,很多人說朱元璋薄德寡恩,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qū)。

明朝開國的時候,國力很弱,那時候給一個一品官員的待遇是:100多個壯勞力驅(qū)使30頭牛,在800畝良田一年的收成。這個在當時是非常夸張的一個待遇。級別最低的九品主薄,每年基本工資也有六十石米,相當于江南地主家庭一年的收入,另外還有各種優(yōu)厚補貼。朱元璋是很喜歡獎勵下屬的,經(jīng)常給予各種獎勵,開表彰大會的,當時一個表現(xiàn)中上的官員的獎勵是俸祿兩三倍。后來部分官員都不好意思了,說不要獎勵了,太多了。如果放在今天,大臣相當于年薪千萬,這就是高薪養(yǎng)廉制度。

獎罰分明,獎善罰惡,這是太祖的一個特點,他非常推崇秦始皇,采納的就是法家做法:循名責實,獎善罰惡。朱元璋的高薪養(yǎng)廉+高壓反腐雙管齊下,換來了百年清明,連清朝的史官也評價:明太祖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大明的第二個特色:高薪養(yǎng)廉+高壓反腐。

大明的治理體系非常值得今天的借鑒,中國的大國的行政空間是由明代開始奠定,一整套治理農(nóng)業(yè)大國的極為復雜、精微而成熟的制度架構,并配合一套具說服力的軟性的文化,才讓經(jīng)歷滿清的摧殘折騰還能不散架。

明朝的第三個特色呢,就是當皇帝真累。朱元璋活生生的把天子當做了苦力活。我們是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有雙休,朱元璋可是16小時工作制,全年無休。

在胡惟庸集團試圖謀反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內(nèi)閣制來協(xié)助天子治理天下政務,所有的重大信息最后都匯聚在了天子一人,朱元璋體能好,身體棒,效率高,還能吃得消。他的兒子明成祖也是扛把子,也能扛得住。但是后來的子孫實在是不行了,在安逸中長大,身體和視野、見識都跟不上,只能不斷的把權力分給內(nèi)閣。內(nèi)閣擁有“票擬”的權利。這就使它對天子權利的限定,超越了過來的宰相,六科給事中也在制度上間接起著限定皇權的作用。還有六部,對天子有封駁權。在明朝皇帝要想辦點事情是很難的,因為下面的人會用各種理由來駁回,讓皇帝碰軟釘子,到了中期天子要立個太子也都要內(nèi)閣們同意,后來天子的權力就旁落了。

遇見精明能干、體能旺盛的皇帝,能夠扛得住這么累的工作,換一個稍微遜色點的天子,那就不得不需要內(nèi)閣來協(xié)助,并逐漸流程化,內(nèi)閣就慢慢操縱了執(zhí)政權。


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們都因為要權力和大臣們進行過殊死的斗爭,雖然皇帝可以用死來威脅文官,但是文官為了圖個好名聲,就是不怕死,前赴后繼,而皇帝撤換了\打死了一個大臣,會有更多的大臣站出來維護這個集體的權力,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傳統(tǒng)。本想威脅官僚集團的天子看到這個局面,只能自己后退了,只能逐漸的退居深宮通過太監(jiān)玩平衡了。而大臣們也很機靈,他們把一些重要的事情放在廷議來溝通,但是廷議卻不安排皇帝的出席,皇帝的知情權都被剝奪了。

明朝的第三個特色:卓越皇帝要累死,平庸皇帝被玩死

但是,天子畢竟是天子,雖然被文官架空了,但是他們還有自己的應對策略,而且朱元璋也意料到了這個,提前布局了,這個就是——司禮監(jiān)。

明朝內(nèi)廷之司禮監(jiān)概況簡述:

明朝宦官機構主要有十二監(jiān)四司八局,俗稱二十四衙門,而司禮監(jiān)則是24衙門中權柄最重的一個行政機構,如外朝內(nèi)閣,國之重地。司禮監(jiān)的權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據(jù)明史記載:

司禮監(jiān)掌印掌理內(nèi)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朱。凡內(nèi)官司禮監(jiān)掌印,權如外廷元輔,掌東廠,權如總憲。秉筆、隨堂視眾輔。——《明史》

有此可見,司禮監(jiān)幾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禮,力量十分強大。

內(nèi)斗是搶奪從天子嘴里搶過來的肥肉的時候才會內(nèi)斗。天子不是被文官逼到了深宮,天子不是還有太監(jiān)嗎?明朝的太監(jiān)于是成了平衡文官集團的一個勢力。

明朝被黑得最厲害的就是三種人:昏庸無能的皇帝+殘忍無道的太監(jiān)+暴力血腥的錦衣衛(wèi)。


明太祖為了方便搜集軍政情報、掌控大臣們的言行,于是弄了個鴿子——“錦衣衛(wèi)”。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說了,錦衣衛(wèi)只給向皇帝負責,并在詔獄中對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均無權過問,算是一個天子的后花園。但是比錦衣衛(wèi)更牛的機構就是位列明朝十二監(jiān)之首的司禮監(jiān)。

明成祖以后的天子不是扛不住皇帝這個苦力活嗎?所以設立了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來幫天子分擔壓力,由秉筆太監(jiān)代替皇帝在朝廷大臣的奏章上批紅?;实郾救嗣刻炀吞魩妆局匾淖嗾屡?,剩下大部分則由幾位秉筆太監(jiān)共同批閱。到了中后期,明朝天子就用司禮監(jiān)來抗衡文官集團。

太監(jiān)是沒有后代的,皇帝是唯一的指靠,失去了皇帝的太監(jiān)就是一無是處了。所以,明朝的太監(jiān)再牛,皇帝動個手指頭就要完蛋。劉瑾被稱為“立皇帝”,魏忠賢被稱為“九千歲”,皇帝只要下個詔書,只能乖乖受死。

天子為了無法無天的官僚集團,后來又賦予了司禮監(jiān)更大的權力,比如地方鎮(zhèn)守太監(jiān)、軍隊監(jiān)軍太監(jiān),提督京營等大權皆歸司禮監(jiān)掌管。司禮監(jiān)形成了一個以掌印、秉筆太監(jiān)為首的大型機構,在天子的暗中支持下,太監(jiān)集團的權勢慢慢的壓過了文官。所以大明晚期就靠魏忠賢剝削文官集團來收稅。

司禮監(jiān)還負責鴿子收集信息傳遞信息的職能,這個鴿子就是——東廠。東廠的首領一般由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中的首席擔任,稱“提督東廠”,東廠內(nèi)部則稱呼其為廠公或督主。這個就是電視劇里經(jīng)??吹降姆Q呼了。


司禮監(jiān)原則上以掌印太監(jiān)為首,其次是提督東廠的秉筆太監(jiān),接下來是普通秉筆太監(jiān)、隨堂太監(jiān)等,但是最有實權的是秉筆太監(jiān),因為他掌握了“鴿子”,如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就是秉筆太監(jiān)??梢婙澴釉诖竺鞒埠苤匾?/p>

大明朝的第四個特色:用太監(jiān)集團平衡官僚集團

現(xiàn)在人都說西方的三權獨立是多么的高明,其實這個是大明地方治理玩剩下的玩意兒。明朝實行三司分權,都指揮使司負責軍事,承宣布政使司負責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司法,這樣使三司分立、互相牽制,大權統(tǒng)歸天子。當年明月參考的文獻主要是滿清人編寫的。



這是故宮里陳列的朱元璋像,是朱元璋的后人藩王家里發(fā)現(xiàn)的。

不然郭子興怎么會把心愛的養(yǎng)女嫁給他呢?大明吸取了唐朝在地方上的失控和宋朝的低效率,明朝在各省設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提刑按察使1人,負責司法;都指揮使負責地方的刀把子和槍桿子,這就是大明地方治理的三司分治。

承宣布政使司直接受戶部管理,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全省的刑名案件,其審理權限僅僅限于徒刑以下的案件,徒刑以上的案件必須報到刑部審理。五軍都督府而聽從兵部調(diào)令。這樣地方上的大權力又集中到了六部,然后六部再集中到了天子這里。

宣德年間,為了約束地方,又在上面設置了總督或者巡撫等職,用來平衡和巡查地方勢力。

明朝時全國數(shù)千個縣,地方上的重要事情又要匯集到中央,這樣天子根本是忙不過來的,怎么辦?不管也不行,管呢也無法給以具體的指示,不然不了解實情肯定也會錯得離譜,怎么辦?不過這個難不倒英明偉大的朱元璋:他治理地方思路是把具體的問題抽象化,中央政府就要充分樹立起國家所崇尚的價值觀和道德原則,并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容易感知,從而建立起中央政權的精神權威——這個就是朱元璋說的教化百姓。

朱元璋是非常注重教化和儀式感的,因為面對那么繁重的地方事務,無法一一解答,只能通過一些抽象的名詞,比如愛民、仁政、君臣父子這些概念予以道義上的引導。中央給以原則方法論,具體的事務由“小吏”來推進,而更下一級的鄉(xiāng)村里的事務,則由各種“鄉(xiāng)約”組織來實現(xiàn)自治。

所以,明朝是商朝之后又非常注重儀式感的朝代,每年春季的“親耕”皇帝都會親自耕種,向天下臣民示范勤勉、親民的儀式。還有各種重大節(jié)日,皇帝都會帶領大臣們一起來舉辦儀式,大明就是通過各種莊嚴美觀的禮儀來傳播中央的精神。



據(jù)說中國古代的勞動節(jié)可以追溯到伏羲時期,《史記》提到周文王每年都會進行“親耕”儀式。是的,中國古代的“勞動節(jié)”是強制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皇帝必須“與民同勞”的日子,這個習俗,在每年農(nóng)歷的二月二,這也是春耕開始的日子。在以農(nóng)為本的古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是關系到國家興衰的頭等大事。于是,每年這個日子,皇帝都要舉行“勸民農(nóng)?!钡膬x式。天子都做了表率,子民們自然歡欣鼓舞地投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中去。

第一個辦法是用方法論和精神來指導,第二個辦法是用“責任”來替代“治理”,這個就是法家的循名責實,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就拿哪個地方的官員問罪。

但是這個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考核的時候地方老百姓的口碑是一個重要的KPI,但是鄉(xiāng)紳、豪強會左右地方的口碑評價,通過控制地方口碑來控制地方官員,所以時間久了,地方的官員就成了地方豪強的附庸,最后沆瀣一氣共同蒙騙中央。

好官很多卻落個差評,老百姓是很容易被收買和脅迫的,只要地方豪強花點錢,請很多人去投訴告惡狀,那個好官自然身敗名裂。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頭痛。具體怎么做,看看今天的村官是如何收買投票就懂了,幾萬塊就可以操縱一場選舉。明朝天子該做的都做了,都被官僚集團一一破解。

后期越來越多的地方官被地方豪強買通,于是中基層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對抗中央的收稅,導致中央稅基崩盤,國庫空虛,國破家亡。

所以別說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只有經(jīng)過圣王的教化才是好人民,不然也就是目光短淺的惡民。

朱元璋是很仁慈的,主張教化天下,他用盡了武力也沒有能夠搞定蠻夷,他覺得用武力是無法根治的,只能寄希望于教化。他在天下初定之時即開局制禮,為庶民百姓定鄉(xiāng)飲酒禮、社祭禮等,親撰對于皇子、功臣、士、農(nóng)、工、商、兵各層面的教化性敕文,如"圣諭"簡單六句話"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通俗到連不識字的庶民普通百姓都能懂,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朱元璋時代的教化停留在國內(nèi),后來國內(nèi)太平后,明成祖把教化拓展到了全球。


如果要了解大明全球航海和全球教化的歷史,我推薦幾本大明全球航海紀錄的書籍,《明朝初年歷史》~德雷耶?!缎趯嶄洝?《明實錄》,《鄭和傳》,《印度洋的貿(mào)易和文明》~查胡德理《鄭和時期寶船廠最驚人發(fā)現(xiàn)》~王鵬翔,《商業(yè)時代的東南亞》~雷德,《1434》~孟席斯,《科學與文明》李約瑟。在這里書籍里,有系統(tǒng)翔實的史料證明,明朝是如何把文明和技術傳播到了全球。


西方的文明史和科技都是明成祖這里拿過去的火種,明實錄記載,明朝一共有2700多艘寶船滿載典籍和禮物到全球進行教化天下,鄭和所帶領的艦隊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時候的寶船可以容納幾千人,相當于那時候的航母。大明艦隊給全球帶來了航海技術和東方文明,大大提升了世界的文化進程。宣德皇帝還安排了3000名當時的學者帶著7000多種典籍,共計22000多卷,5億多字的資料到其他國家去教化。寶船的三分之一是典籍,包括地理學,地圖,農(nóng)學,民用技術,軍用工程,戰(zhàn)略戰(zhàn)術,保健醫(yī)療,城市規(guī)劃,鋼鐵鋼材,陶器,火藥技術,船舶建造,密碼學等全套資料??梢哉f是大明的全球教化,類似今天的孔子學院和援非隊伍,幫歐洲走出來停滯了千年的黑暗中世紀。




開始是官方行為,后來東林黨是為了走私,兩個概念。買辦們眼紅朝廷全球貿(mào)易賺得盆滿缽滿,后來才把國營的船隊廢了,變成了私營。

在福建有一個《長樂碑》,大家有機會在看看,好像在三名博物館,明朝在明宣宗的時候,朱瞻基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天下,目前還留有碑文,碑文說: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并且留有1418年繪制的世界地圖,清晰的標注了五大洋七大洲,全球地理大發(fā)現(xiàn)最早就是明朝的。后來大明為了教化天下,把世界地圖和永樂大典都抄了副本贈送給各個國家作為見面禮。


明成祖到明宣宗期間,大明進行了全球教化運動,把中華文明的文化火種灑遍全球,劍橋大學圖書館目前還保存著當年贈送的《永樂大典》。李約瑟還記錄了宋朝之前95部數(shù)學著作,其中就有現(xiàn)代數(shù)學的各種理論。明朝天文機構在比歐洲早三百年采納授時歷,明成祖和宣德皇帝讓船隊把這部歷法當做國禮送給外邦首腦。郭守敬的理論被法國偉大的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冠名為~黃道縮減理論。明朝的天文學家還給五大星座和太陽月亮的周期做了精準的測算,這些研究成果成就了后來的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和牛頓。郭守敬還發(fā)明了遠程內(nèi)插法,牛頓把這個理論結合王文素的算術寶鑒,總結出了微積分理論。萬能的牛頓和達芬奇一樣,都是出色的翻譯家和總結家而已,并非原創(chuàng)。

那時候明朝太自信了,因為實在領先太多了,就好像今天援助非洲,誰也不會擔心有一天非洲會超越咱們,對吧。

所以明朝的第五個特色:全球教化的偉大探索和文明的東學西漸

第六個,我們來說說大明的貨幣政策,這個也是大明失敗的一個重大原因

白銀明朝的情況是南方多北方少,農(nóng)村多銅錢,城市多白銀。官府發(fā)行銅錢,但向百姓征賦稅則收白銀,還要加收所謂火耗。官府對銅錢只發(fā)不收,對于白銀則是只進不出。一旦白銀緊缺,社會上都把白銀藏起來,使白銀減少了流通,貨幣變得愈加緊缺。白銀貨幣化以及白銀的無限制的大流動使得明代開始出現(xiàn)的東南與中西部的經(jīng)濟不平衡、城市與鄉(xiāng)村的貧富差距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明朝開始的時候,因為白銀和銅不夠,太祖是印發(fā)了紙幣,叫做寶鈔紙幣,并禁止白銀流通。這些是為了統(tǒng)制江南經(jīng)濟,保證全國財政,平衡南北經(jīng)濟差異。但是明代紙幣只發(fā)不收,也不回收舊鈔,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泛濫成災,發(fā)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后來就廢止了。

朱元璋還是一個財稅專家呢,他為了避免下面的人小動作,發(fā)明了壹貳叁肆等記賬數(shù)字。

明朝的第六個特色:紙幣探索,兩極分化

白銀的失控也是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重大原因。

第七個,我們來看看明朝的科舉和文人

上面說了,明朝剛建國的時候,是南重北輕,北方被胡化了幾百年,漢文化都丟的差不多了,在明初科舉的時候,北方的人怎么是南方人的對手呢?開始幾年錄取人數(shù)南方遠超北方,太祖為此特意降低了北方人的錄取分數(shù)線,多錄北人,洪熙帝的時候更是實行南北卷,北方的題目簡單,這樣用來平衡南北差異。這個有點像今天北京上海的高考獨立出卷。

因為科舉誕生了兩個群體,一個叫做生員群,這批人是因為科舉競爭中出現(xiàn)的最低級功名者,人數(shù)眾多,這批人就是落魄的文人,因為官場晉升不上去,所以走捷徑,他們就放棄了晉升之路,慢慢在地方上扎根,成為鄉(xiāng)黨的一份子。一部分呢,就是投靠社黨,比如東林黨,成為東林黨的走狗,走向了朝廷的對立面。還有一部分則勾結流民,成了造反分子。

還有一個群體叫做山人,他們也是因為科舉競爭激烈,向上升遷管道的制約,通過邀名的方式來尋找出路的群體。他們通過文字來交結官員、資本家,成了買辦集團的幫兇,由于這群人一來占據(jù)著地方的骨干勢力,二來又投靠買辦,就成了買辦集團控制地方政權的一個幫兇。

生員+山人,就成了買辦集團的附庸,成了買辦集團下面龐大的基層控制力量。

這就是明朝的第七個特色:落魄地方官和買辦的結合

最后一個,也就是明朝倒霉的地方,那就是天災

明朝遇見了千年一遇的“明清小冰期”,連年的極寒天氣然京杭大運河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于封凍狀態(tài),這個也導致了南北的割裂,中央慢慢對江南的控制力越來越弱的原因之一。地方也無法運送物資給中央。因氣溫下降的連帶后果就是干旱,因為北方降雨區(qū)南移,導致北方很多產(chǎn)糧地成了顆粒無收的旱災重災區(qū),這場干旱持續(xù)了幾十年之久。北方的動蕩不可避免。

旱災進一步發(fā)展就會形成蝗災和瘟疫,因為北方的人缺乏水來洗澡,容易滋生病毒,吃不飽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所以又造成了大規(guī)模的瘟疫。明朝萬歷年間做過的人口統(tǒng)計,超過了2億人,到了清朝建立的時候,只有一個億了,足足減少了一個億的人口。如果沒有小冰期,北方就不會造反,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滿清也未必想南下。

在這里在糾正一個認識誤區(qū),說是葡萄牙人在明朝的時候搶占了澳門,其實那是租借。葡萄牙人每月除了按時繳納地租,各種生意更得向明朝繳納稅。葡萄牙的總督只要犯了法,還要被明軍拉到香山縣公堂挨板子。明朝在澳門執(zhí)行嚴格的保甲制度,嚴格管理的同時更以葡萄牙人為中介,開辟了到印度果阿的貿(mào)易航路,賺了不少錢。葡萄牙是在大明面前,是孫子和爺爺?shù)年P系。

5分鐘,帶你讀懂大明史

1、 明太祖勤儉勵政,下令農(nóng)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nóng)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jīng)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等等,國力日漸強盛,百姓安居樂業(yè),史稱洪武之治。

2、 明太祖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把官員定義為:人民的公仆!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

3、 1380年,官僚資本集團反撲,意圖推翻以民為天的朱元璋,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4、 1403年—1408年,明天子命二千名學者匯編《永樂大典》,全書約3億7千萬字。是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記載了華夏萬年的輝煌科技成果。《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5、 1405年鄭和下西洋,推出全球最領先的 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jīng)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進行了全球航行。

6、 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zhèn)北征瓦剌,鼎盛時代的明軍被官僚資本勢力勾結瓦剌,里應外合之下把忠誠于天子的軍隊消滅,明朝天子的嫡系力量大大衰弱。

7、 1448年,存于兵部的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失蹤;

8、 1449年南京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所據(jù)原稿付之一炬;

9、 1450年,原本落后的葡萄牙突然發(fā)力地理大發(fā)現(xiàn),突然學會了高超的航海技術和導航地圖,開啟了全球殖民航海時代,葡萄牙快速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10、 1521年,王陽明立院講學,1525年創(chuàng)建陽明書院,用六經(jīng)注我,人人皆可圣人的思想給中央集權的天子集權體制帶來了打擊,為官僚資本集團的奪權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1、 1573年—1620年,萬歷三大征!萬歷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這三場大戰(zhàn)打擊了蠻夷勾結官僚資本集團和邊防勢力的走私活動,鞏固了中華疆土,穩(wěn)固了邊疆稅收,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12、 15世紀下半葉,明朝天子為了打擊走私,實行海禁,官僚資本集團勾結倭寇開始進犯明朝,擁兵280萬并擁有最先進火器的明軍拿幾萬非正規(guī)軍隊,武器落后的倭寇沒辦法。

13、 16世紀,以精力旺盛,勤奮工作著稱的明朝天子性情大變,要不短命,要不不上朝,明朝資本主義取得了蓬勃發(fā)展,官商結合大行其道,皇權衰微。

14、 1574年到1606年,遼東總兵李成梁認努爾哈赤為兒子,扶持努爾哈赤勢力統(tǒng)一了女真部落,并和努爾哈赤家族結為親家,并養(yǎng)寇自重勒索中央財政。

15、 1604年,顧憲成等成立東林黨,師承王陽明心學,東林黨三君之一鄒元標年輕時師從胡直,而胡直年輕時拜王陽明弟子歐陽德和羅洪先為師,發(fā)揚了王門心學,成為資本集團在朝廷的代言人。

16、 1521年,年輕力壯的明武宗暴斃!生前指揮的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并在應州一戰(zhàn)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神武的明武宗讓官僚資本和外敵感到

了威脅!

17、 1605-1624年,東林黨人在江南財閥的支持下操縱朝政,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人。東林黨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朝廷焉能與民爭利”,轉(zhuǎn)向普通百姓苛征暴斂。魏忠賢利用忠于天子的武力系統(tǒng)強行向資本家收稅,形勢得以安寧,邊患得以穩(wěn)定;

18、 1625年(天啟五年),明熹宗下詔,燒毀全國書院。次年,東林書院被拆毀,東林黨人也遭到打擊;

19、 1627年,明熹宗臨死前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20、 1627年,維護王權制衡東林黨的魏忠賢勢力被官僚資本集團脅迫崇禎剿滅,最后一股忠于天子的勢力,敢于向資本集團征稅的太監(jiān)集團被消滅。

21、 1644年,三月十四日,崇禎在大兵壓境、大廈將傾的絕望中,重新收殮魏忠賢的遺骨,墓址就選在了魏忠賢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并為魏忠賢立碑紀念!

22、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太監(jiān)曹化淳對崇禎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皇帝臨死前感嘆“諸臣誤朕”“文臣人人可殺”,翌日崇禎自殺于煤山。

23、 1645年,南明抵抗政權弘光政權瓦解,大量的東林黨高官都投降了清朝,25萬資本集團的漢人私兵投降于7萬清兵,東林黨勢力和滿清合兵一處進攻南明。

24、 滿清在資本集團的內(nèi)應下打敗了忠于明朝的反抗勢力,統(tǒng)一中國。滿清修史,毀滅了大部分傳統(tǒng)經(jīng)書子集,并對古書進行了篡改編訂成為《四庫全書》,滿清美化李成梁、袁崇煥、崇禎、張居正;詆毀忠于天子的太監(jiān)、錦衣

衛(wèi)、東廠、西廠和抵抗將領毛文龍。

25、 滿清推行文字獄,用四庫全書來篡改漢人經(jīng)典,天工開物等科技巨作被禁止而傳入歐洲,神州沉淪陷入萬馬齊喑究可哀的黑暗滿清時代,歐洲開始了全球殖民時代。

26、 明末清初,以莊子學生自居的傅青主(號石道人)寫《石頭記》,借書以“毀清悼明,傷時罵世”,后又稱為紅樓夢;

27、 毛澤東傾心《紅樓夢》了,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如火如荼的國家建設時期,毛澤東總喜歡提到《紅樓夢》,并用不同的視角來解讀《紅樓夢》,讀懂了官僚資本勾結外賊對抗中央和百姓;讀懂了筆桿子、槍桿子被錢袋子操縱的無恥;讀懂了《紅樓夢》的主題就是“毀清悼明,傷時罵世”;

28、 2002年3月,曾擔任英國皇家海軍潛艇指揮官的加文·孟席斯出版的《1421:中國發(fā)現(xiàn)世界》指出,通過研究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庫克等人的日志發(fā)現(xiàn),歐洲人用的航海技術和航海圖就是鄭和的航海圖,明朝在15世紀中葉就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小編微信88566396,??關注公眾號真理永無止境,看更多深度好文

朋友圈更精彩,公眾號回復毛澤東,領取毛選等資料

1.《關于大明怎么快速西化,你需要知道這些大明王朝是如何從盛世輝煌走向日落西山的》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大明怎么快速西化,你需要知道這些大明王朝是如何從盛世輝煌走向日落西山的》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l/300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