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人的年齡才有各種名稱。根據(jù)別人的年齡,還有別的稱呼。在考試過程中,有關年齡稱呼的問題也經(jīng)常用作考試的知識要點。
[期中考試考試再現(xiàn)]
1.[期中考試湖北鄂州卷]以下說法之一是() (兩分)
A.主要由標題、指南和主題三部分組成的新聞。新聞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實說話,但有時在敘事過程中會插入簡單的議論。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羅科查金從小在社會最底層遭受折磨和侮辱,隨后在朱赫的影響下逐漸走上革命道路,鍛煉成長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
C.古代常用與年齡相關的稱呼代替年齡?!靶摒B(yǎng)”是指童年,“加冠”是指男人的年齡已經(jīng)18歲了,“花甲”是指人已經(jīng)60歲了,“蚯蚓”是指人已經(jīng)70、80歲了。
D.《資治通鑒》是宋代司馬光執(zhí)筆的我國最大的編年體通史。書名的意思是“考慮到過去的事情,有資格統(tǒng)治”。
[試題分析]
“c選項”表示80 ~ 90歲,“加關”表示男人的年齡已經(jīng)20歲了。
2.(山東煙臺2018)以下各項的說法之一是()(3分)
A.古人對年齡有特定的稱呼。例如,“雄”指7 ~ 8歲,“嘉關”指20歲,人們常說的“麻木年”,“花甲年”分別指40歲和50歲。
B.古詩中常見的“節(jié)氣”的樣子,例如“露水今晚是白色的,月亮是故鄉(xiāng)的名字”,“美宇眾花新作,一雷驚蟄器”分別寫著“白露”、“驚蟄”兩個節(jié)氣。
C.學校以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知識為目的開展研究學旅行活動。這匹馬有語病。
D.這篇文章,語言難,內(nèi)容空洞,讀起來味道像嚼蠟。一點成語運用正確。
[試題分析]
a“花甲年”是指60歲。
3.在以下文化常識中,說法不正確-項目是()
A.“小伙子的盛宴、笑緣”的“小伙子”和“黃發(fā)修養(yǎng)、愜意的自我”的“黃發(fā)修養(yǎng)”都是指年幼的孩子們。
B.“束發(fā)”“弟媳”分別表示,男女15歲,“束發(fā)加冠”表示,男人已經(jīng)20歲了。
C.古人稱60歲為“花甲”、“歸順”、70歲為“古稀”、890歲為“藝妓”、100歲為“奇”。
D.古代作品可以以地名、書齋名、詩號、名字、大小、官職年號命名。例如,《臨川老師文集》 《歐陽文忠公文集》 《杜工部集》分別以地名、市和官職命名。
[試題分析]
a黃發(fā)是指老人
4.(山東棗莊2018)以下關于文字、文學、文化常識的錯誤之一是()
A.漢字是形、音、義的結(jié)合體,其形體的演變大致經(jīng)歷了六個階段:甲骨文、金文、全書、隸書、楷書、草書。其造字法一直沿襲許昕“六書”的說法,即象形、志一、意二、形成、假借、轉(zhuǎn)播。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岳陽樓記》、《愛蓮說》、《送東陽馬生序》四篇文言詩文題目中的“書”、“書”、“”
C.《隆中對》文章選自宋代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本書?!顿Y治通鑒》與《戰(zhàn)國策》 《左傳》都是史學著作,對后世影響很大。
D.以前的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fā)下垂,被稱為“小胡子”的:男子,到20歲時打開“加冠”(頭箍帽)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的年齡為20歲。
[試題分析]
b是指除“書”之外,古代常用的五種文體、記錄、名稱、順序、手表
ge/tos-cn-i-qvj2lq49k0/e8e34f318be1427f9a18d9766ce25335?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4" width="640" height="359"/>5. ( 浙江杭州2018)下列文學常識、文化常識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成語“舍生取義”“老驥伏櫪”“豁然開朗”分別出自《孟子》、曹操的《龜雖壽》、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B.對聯(lián)“失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 取材于韓愈的《馬說》與《列子》,化用了“伯樂相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代稱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和六十歲。
D.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qū)別,比如“愚”是謙稱自己,“子”是尊稱對方,“尊君”是尊稱對方的父親。
【試題分析】
B 對聯(lián)“失馬真成?!辈⒉皇浅鲎浴恶R說》,而是出自《塞翁失馬》,而《塞翁失馬》出自《淮南子》。因此“化用了伯樂相馬”也不對。
6. (四川宜賓2018) 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2 分)
A.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diào);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diào)的人。
B.總角,古代兒童把頭發(fā)扎成像一 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后用“總角”代指兒童。
C.鄉(xiāng)試,科舉制度中每三年舉行的一次全省考試,由秀才去應試,考中者稱為“進士”。
D.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豐年,后把“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
【試題分析】
C (考中者稱為“舉人”,從《范進中舉》中可知。
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部伍”指的是軍隊的編制單位,部曲行伍也泛指軍隊。
B.“總角”指的是古時男子未成年時的發(fā)型,常用來指兒童時代。
C.“嗣位”指的是繼承君主之位,“嗣”本義是傳位或傳業(yè)給嫡長子。
D.“伯” 是古代爵位稱呼,舊時周代爵位有公、候、佰、子、男五種。
【試題分析】
B (“總角”指未成年的人把頭發(fā)扎成髻,不分男女。)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身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
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
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
【試題分析】
A(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
9. (湖北宜昌2018)
請將下列古人代指年齡的詞語,按由小到大的順序重新排列。
A.垂髻 B.弱冠 C.襁褓 D.束發(fā)
【試題分析】
垂髻是指童年;弱冠是指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襁褓指不滿周歲; 束發(fā)一般指15歲左右。
答案:CADB
下面把有關年齡的稱謂總結(jié)如下:
1. 赤子:初生的嬰兒?! ?/p>
2. 襁褓(qiǎngbǎo):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指不滿周歲。
3.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4. 齠齔(tiáo chèn):兒童換齒。按生理常規(guī),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fā)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如:陶潛《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黃口——本指雛鳥,后比喻幼兒,10歲以下。
7.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编嵭ⅲ骸懊挥?,時始可學也?!焙笠蚍Q十歲為“幼學之年”。
8. 豆寇:12、13歲的女孩稱豆寇年華。
9. 束發(fā):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一般指15歲左右。
10.及笄之年:《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指女子15歲。
11.弱冠:指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
12.而立:指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p>
13.不惑:指40歲?!墩撜Z為政》:“四十而不惑?!?/p>
14.知天命:指50歲?!墩撜Z為政》:“五十而知天命?!?/p>
15.耳順(花甲):指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p>
16.古稀:指70歲。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p>
17.耄耋:指八九十歲。
18. 鮐(tái)背之年:指90歲。《爾雅·釋詁》:“鮐背,壽也?!崩先松砩仙呷珲T魚背。
19.期頤:指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笔钦f百歲老人應由后代贍養(yǎng)。
20.花甲重開:120歲。
21.古稀雙慶:140歲。
1.《【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中考語文試題的古代年齡名稱》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中考語文試題的古代年齡名稱》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l/251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