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常見的中國年齡名稱

康寶: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子:指2——3歲的兒童

小胡子:小孩子(也叫“小伙子”)

卡達蒙:見女子13歲

還有發(fā)夾:意思是女人15歲

嘉官:男人20歲(又叫“條款”)

立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命運年:50歲(又叫“知天命”、“反白”)

花甲年:60歲

古稀年:指70歲

往年:8歲,90歲

紀伊年:100歲

二、中國古代年齡名稱大全

0歲

道:孩子出生的時候。

幼年:指笑還籠罩在襁褓中的幼兒。

赤字,康寶:未滿周歲的嬰兒。

湯冰的時間段:指寶寶出生后的3天。舊風俗兒童出生3天后,招待親朋好友參加宴會,既是“湯田宴”,也是“湯田宴”、“湯田會”。

一歲

牙齒:大象成語,嬰兒學習語言的聲音。像牙齒一樣學說話,是因為指孩子的過程,開始學說話。(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語言)清遠記《祭妹文》:“兩個女人的牙齒,生馀死后才是主鬼?!敝楹J侵笅雰菏^。

兩歲

幼年:指笑還籠罩在襁褓中的幼兒。另外,還有“小包”或“提到孩子”的文章。韓愈市有句話叫“兩家的孩子,孩子”。(威廉莎士比亞,小王子,小王子,家庭成員)孩子:指2——3歲的兒童。

八歲

小伙子:古代小孩子把頭發(fā)扎成兩股,頭扎成上斗,形狀像角一樣,所以有時把“小伙子”指人的小孩子階段。指幼年。這里的“槍”是指集體結束。小伙子的交往。小伙子是一個8至13歲的男孩。(古代兒童稱之為“小伙子”,因為他們把頭發(fā)分成左右兩半,頭上各打一個結,長得像兩個角。)

兒童巴克[ch n]:巴克,《說文》有“男人8月牙,8歲,田雞。有人說,女人7月長牙,7歲玩??梢钥吹胶⒆拥娜檠烂撀洌L出永久性牙齒,這叫做“杜鵑。”兒童”常指人的童年。還有人說"小胡子。"其子孫雖留小胡子,但男人都是封侯,女人是邑郡。" "

開始,胡子年:女孩7歲。

開始巴克,巴克年:男孩8歲。說明:根據(jù)生理狀態(tài),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摘下乳齒,長了恒牙,此時被稱為“論年”、“論年”或“年年”。

九歲

口令:9歲。

黃九:十歲以下。

指數(shù)年:孩子們9歲。

十歲

留學:10歲。(《后漢書董卓傳》:“人生十年是小時候學的?!币驗楣糯淖譀]有標點符號,所以人們把“幼兒學”這個字截取成十大對稱。)。

外部年:兒童10歲。

12歲

諾維爾年:女孩12歲。

十三歲

卡達蒙:女人13歲。Kadamon年齡在13歲到15歲之間(Kadamon是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是未成年人,所以未成年青少年時代被稱為“Kadamon年”)。

13: 13歲。

舞蹈年:少年13至15歲。

15歲

還有古普塔:古普塔[J],原指古代速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性一般到了15歲就洗頭,綁成簪子,表示成年了。(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女性)“還有古普塔”是一位年滿15歲的女性。還有發(fā)夾:意思是女人15歲。

結發(fā):結發(fā),結發(fā)頭發(fā),古代人男子20歲結發(fā),女子15歲續(xù)發(fā),頭發(fā)彎曲,代表成年人。男女成年的象征分別是“嘉關”、“嘉曲”。

地學年:“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不惑?!笨鬃诱f:“我十有八九學,站在三十,四十不迷,五十千人,六十,歸順,七十,心所欲。”—— 《禮記?曲禮上》)因此,后代將15歲稱為“學術年”。

俗發(fā):古人把15歲的頭綁在城東年,放在頭上。束發(fā)是男子15歲(到了15歲,男子解散原來的小伙子,綁成一束)。

還有發(fā)夾:女人15歲。《論語為政》:“女人彎了十年。”)。

碧玉年,帕果年:女子16歲。(老文人拆“樸”字是28年,據(jù)說是16歲,多用于女人。)。

舞蹈年:少年在15歲到20歲之間。

成東:十五到十五歲左右。鄭賢:“城東,15以上”。

16歲

李八:16歲。

破瓜,碧玉年——女16歲。顧問人把黃瓜分成兩個八字來確定年代?!抖Y記?內則》重云:“品巖贈送張希‘成功破果年’的話,是八十八六四?!薄锻ㄋ拙帯贰八嗡季S反語“蔥科年齡小的腰”,根據(jù)俗世,女人是破瓜,不是雨。瓜字,斷字,馬二百八十六歲耳。"?!?

20歲

嘉官:20歲。以前的男人20歲就習慣了,表示長大了。嘉官:男人是指20歲(又是條款)。

結發(fā):結發(fā),結發(fā)頭發(fā),古代人男子20歲結發(fā),女子15歲續(xù)發(fā),頭發(fā)彎曲,代表成年人。男女成年的象征分別是“嘉關”、“嘉曲”。

條款和條件:古人20歲按慣例成年,但身體還不結實,所以被稱為“條款和條件”。指剛成年的。指20歲。條款:古代男人稱20歲為“軟弱”,這時要“慣例”。也就是說,不得不戴代表成年人的帽子?!稐l款和條件》是一個滿20歲的男人。后代是指男人20歲左右的年齡。條款是男人20歲。

桃子和李年:女人20歲。

24歲

化身年:女人24歲。

三十歲

立(立年):“三十,四十,因為不迷?!笨鬃舆@樣說。“我十有八九立志學習,三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不迷,五十歲

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征《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抖Y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祝何覈糯酶芍в洉r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于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汗糯嘶畹?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薄抖Y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瘪骩dié],《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卑焉厦鎺追N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焙笕艘蚍Q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yǎng)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yǎng)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捌陬U”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抖Y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编嵭ⅲ骸捌?,猶要也;頤,養(yǎng)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币馑际牵喝酥涟贇q,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yǎng),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40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人生的各種年齡劃分及稱謂集萃

中國的先哲們喜歡用獨到的視角審視人生百態(tài),他們喜歡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指點江山、世態(tài)。比如對人從生到死的概括莫過于那句中國人都喜歡引用古訓: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唄。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嫗幾乎都是五官縮蹙、須稀發(fā)疏、雌雄難辨,更常常遺東忘西、耳聾口拙、問南言北,上廁所忘拉褲子,出門不認兒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童是老圣?

十歲不愁:玩是兒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包括成年人因貪玩而無所事事者多是被稱為沒心沒肺、游戲人生。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鬧,是發(fā)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過于貪玩,國人則稱之為頑石劣性,因為他們認為玩物喪志。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長使之然。孩子們都是塑造出來的。

二十不悔:中國人喜歡講自古英雄出少年。縱覽歷史少年才俊代代輩出,他們或為國為民血戰(zhàn)沙場或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成為中華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無怪乎偉人感嘆: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世界寄托在你們身上。

“二十”無暇?當然不是。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賭資雄厚,學性方勃,頑劣尚存,自謂熱血,確有不少搖擺于正邪之間。無論跌倒或撞的頭破血流,總會一言蔽之:無悔。再用年輕時最愛表述的愛情宣言——噯情ゼ跑徿套如果我愛你是×,那么我不想我√。如果因√而失去你,那我寧愿×一輩子——講這話時一定不會想到,生命有限人生無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苦。青春的賭資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那些老時一事無成、窮困潦倒的人,幾乎都是把有限的青春作為無限的賭資任意透支而糟蹋了。

三十而立:自2000多年前老夫子說他三十即建功立業(yè)后,三十就成了中國人特別是父輩衡量男兒(子孫)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是否能養(yǎng)活自己。在孔夫子之后的漫長歲月里,眾多的儒家學究們把它演化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背負著祖宗、下牽引著兒女的男人們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成的又要傳承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標桿。古時的男人一定比今天的男人成家立業(yè)的早,他們十五六歲即可婚娶,二十來歲即兒女繞膝,不到四十不乏兒孫滿堂。三十而立也是應當之事。今日青年略略有些麻煩,即便二十多歲讀完大學,依然為找工作奔波,為買房子蝸居。為減輕生活負擔丁克,為躲避人世紛爭偶居。漂泊不定的事業(yè)確定了他們漂泊不定的人生。

四十不惑:人生四十多喜歡說半輩子過去了,聽的多了見的也多了,對這個世界沒有什么看不透的了。此語很有點北方諺語“年過中秋月過半”,意即這一年這一月過了中秋過了十五一眨眼剩下的歲月也就過去了,大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有感慨一定有感悟的,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和心靈會留下無法磨滅的記憶之痕。就像西方心理學家把記憶描述成痕跡線段,于是,這些線段記憶幫助四十年閱歷的人參悟人生,對世間百態(tài)和周遭是非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會因蠱惑而沸騰,不會因誣言而頹廢。

四十成業(yè)穩(wěn)家對大多數(shù)人已是最后的界限。四十業(yè)未成家未穩(wěn)實乃妻兒的悲傷。成業(yè)穩(wěn)家其實就是不落時代之伍,不被社會邊緣化。也就是能給妻兒創(chuàng)造一個富足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不惑之年不有困惑之舉,母不捶胸、妻不夜泣、兒不驚厥,維斯如斯,老不桀撅。

五十知天命:五十的人一定會常常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今天走過的人生路其實既有偶然又有必然。從小到大,老天還是公正的,它盡可能公平的給與每個人平等的機會,只是有些機會我們意識到并抓住它,而有些機會從我們手中滑失過后很久我們才意識到那些機會的寶貴,特別是當和我們當初條件相當?shù)耐樵谕瑯拥臋C會面前因把握和掌控不同而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后,這時的感悟一定會痛徹入腑。于是人生就走成五十歲時回頭看的那條路,這里的必然和偶然常常會交織成“性格決定命運”的認同。

五十即已知天命,就應回視自己是否已安身立命,學,著作不在于等身,有今后躺下時可以墊枕之物。業(yè),不在于首富,妻持家寬裕無憂,老母不嘆氣接濟即好。

業(yè)似浮萍,家徒四壁,妻母傷神,兒女拮據(jù),孫子無教,五十的天命很冏。

六十耳順:六十歲的人還有“老牛自知黃昏晚、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的已是甚少甚少,那些有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雄心壯志的人更非常人,不是偉人就是努力做偉人的人。

六十了只想以尋常之心做尋常之事,安度晚年,頤享天年,況且他又在六十年的風塵中洞悉了人生。你說,這樣的人還有什么世間的凡夫俗語能讓他耳紅面躁,不易。故耳順不悖,萬事都應入耳心平。準確地說五六十歲的人大抵以安命為主導,享受樂居,規(guī)勸兒女,飴弄子孫。其實中國的儒家士大夫們很早就意識到在中國文化圈內這個年齡層的人是社會最穩(wěn)定的基石,故倡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倫理,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你看,古時一旦哪個小子落草為寇無法擒拿時,通常就會把他的父母叫來喊話規(guī)勸,鮮有無效者。再縱觀中國3千3百年有文字的文明史,真正懂得中國民情,每次社會革命或革新都依靠和發(fā)動群眾,爆發(fā)全民參與推翻舊體制的革命。出現(xiàn)妻子送郎、母親送兒,更有自己老當益壯,老漢扛槍上戰(zhàn)場,大娘裹好小腳當?shù)叵峦ㄐ艈T的壯烈時,也就是這種連中國最穩(wěn)定的階層都熱血沸騰劇烈動蕩時候,即便自詡擁有八百萬軍隊、擁有當時最現(xiàn)代武器、正處在新興政權的國民黨焉有不倒之理。所以,真正讀懂中國并駕輕就熟的調動發(fā)揮這種民情的,并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人講的兩個半。為何?記得學界一位老先生說過,通常能干的不能寫,能寫的不能說,能說的不能干,三者兼而有之的極少。其實這不是老先生自己的話,中國人自來評價周圍人的能耐時就喜歡這樣套用。如此說來,能干能寫能說基于一身,又成功的改造中國——這句話沒說完,同樣的意思再換個角度講,世界公認的使中國能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最大的那兩個人中只有一個是干、寫、說三者集大成者,并成功建立新型社會由此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就一人嘛,故三千年不過惟一人耳。

七十古?。憾鸥υ娫迫嘶钇呤艁硐?。其實中國老百姓更多的則認同七十古稀是源于孔圣人73仙逝,孟圣人84燈枯。故國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喜歡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你想兩位圣人也就活了七八十歲,我們個平頭老百姓還想多高壽。這種千年傳承的情愫既有安慰也有超越的好勝;其實到古稀之年更應該想想自己年輕時是否學業(yè)有成,中年時是否事業(yè)有成,老年時是否兒女成長有成。做到這三點,于天于地于己安然。沒做到這三點,人生會有些些許許的遺憾。

年逾七十,孔夫子的遺訓也是不能忘的,老先生說,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先生是圣人,又到了修煉成賢的境界,自然是在各種法度的界定內從心所欲的做事,為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儒學正統(tǒng)思想豎起了歷史豐碑??善胀ɡ习傩站土碚摿?,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似乎有點難。俗話說老有三寶,貪財怕死瞌睡少。時代不一樣了,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活著就好,力盡所能的為社會做些有公益的事。

八十耄耋:很佩服創(chuàng)造耄耋兩字的先哲。這兩字像幅畫,形象極了,即便不知讀音,看看字形,腦海里也能浮現(xiàn)老者頭發(fā)蓬亂的具象。耄耋一定不是倉頡所創(chuàng),它是一個典型的由組合字構成的雙音節(jié)詞組,應該是漢字很成熟時期采用形聲組字方式創(chuàng)造的哦。我在一些地方的博物館見過宋元明清的水墨畫幅,也仔細地端詳過臺灣故宮藏品的臨摹畫展,非常敬佩古代畫家驚人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他們用簡約的筆法聊聊數(shù)筆就勾勒出河川垂釣、芭蕉葉下博弈的老翁短疏雜亂像插了幾根稻草的頭發(fā),極好地表現(xiàn)了翁頭部的年輪特征。耄耋的耄本意是指古稀之人白雜黑的稀發(fā)。古人對人體的部位分得很細,同樣的東西,在頂為發(fā)、在下為毛。頭發(fā)不能稱為頭毛,下面的就多了,統(tǒng)稱為毛。比如眉弓、腋下,長的再長也不能稱之為發(fā),只能叫毛,比如眉毛;和此耄同樣也是表達毛發(fā)的還有一個字是髦,它指額至眉的短發(fā),又將短發(fā)中的長秀者又稱之為髦俊,也引申指精英們,即人中的才俊。這個詞大約已被遺忘了,很少見用。中國詞匯對耄耋之年多是贊譽致詞,除了民間無德者罵老雜毛之外,尊老敬賢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當然耄耋代代都有老英雄,比如上有姜太公,中有老黃忠、佘太君,下就更多了,遠了不講,收拾四人幫,改變中國命運,不就有位耄耋老帥坐鎮(zhèn)。

中國的老人即便闖過七十三,對八十四依然是負擔重重。一些看起來不錯的老人在這道坎前闔然長逝,有些看起來病病怏怏的老人闖過這道坎倒是一天天精神起來,頑強地奔九十而去。人生很奇怪的。

百歲人仙:人活百歲已和神仙無太大差異,活著是段活歷史,走了是個記錄。家有百老,兒孫有寶。

詳細資料:

一、人生分九段,中國古代的年齡劃分

古代根據(jù)男子成長過程的生理特點,以十年為單元,將人生大致分為九個階段。分別是“幼”、“弱”、“壯”、“強”、“艾”、“耆”、“老”、“?!?、“期”,說來相當有趣。

始于戰(zhàn)國,成書于秦漢的《禮記·禮上第一》記載:“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倌暝黄?,頤?!贝笠馐钦f:男子十歲稱幼,開始入學讀書。二十歲稱弱,舉冠禮后,就是成年了。三十歲稱壯,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了。四十歲稱強,即可踏入社會工作了。五十歲稱艾,能入仕做官。六十歲稱耆,可發(fā)號施令,指揮別人。七十歲稱老,此時年歲已高,應把經(jīng)驗傳給世人,將家業(yè)交付子孫管理了。八十歲、九十歲稱?!贇q稱期,到了這個年齡,就該有人侍奉,頤養(yǎng)天年了。古人之所以如此劃分,是長期經(jīng)驗積累的結果。盡管這些觀點,某些地方有點主觀、片面,但總的來說,是符合人生規(guī)律的。

古人提倡十歲入學,今天我們規(guī)定七歲入學,盡管相差三年,但在經(jīng)濟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應該是符合現(xiàn)實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結婚,晚婚晚育,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壽命延至七、八十歲以上。民間流傳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當年(即壯年),六十七十滿街轉,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謠,這和“四十稱強、五十稱艾、六十稱耆、七十稱老”的提法,如出一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祖先,對人生年齡的分段,分明是極為科學和合理實用的。

二、世界衛(wèi)生組織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齡劃分法

45歲以下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為年輕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為老年,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這五個年齡段的劃分,將人類的衰老期推遲了10年,這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將產生積極影響。

1994年以前國際對人口問題通過劃分標準是三個年齡段:零至14歲為少兒;15歲至64歲為勞動力人口;64歲(中國60歲)以上為老年人。

三、在中國按年齡劃分為四個年齡組, 即青 年組(29歲以下), 中青年組(30一39歲), 中年組 (40-49歲)和中老年組(50歲以上)

嬰兒0-0.6,幼兒0.6-2、兒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這是一般情況下的劃分

一般來說,古人這樣劃分時間:童年是12歲以下,12歲以上稱為少年總角時代.20歲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認為18以后為青年.30而立,就進入了中年,40不惑,稱為壯年.50而之天命,當然算老年了.還有60花甲,70古稀. 80,90 歲 耄耋之年 100歲 頤之年...

根據(jù)發(fā)展心理學劃分:乳兒期0-1歲嬰兒期1-2歲 幼兒期2-3歲 學齡前期3—6、7歲學齡初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30歲中年期30—50歲 老年50歲以后

國際上通常按0~14歲,15~64歲,65歲以上對人口總體做不等距分組,分別稱為少年人口,壯年人口,老年人口. 以人口總數(shù)為基數(shù)計算少年人口系數(shù),壯年人口系數(shù)和老年人口系數(shù),還以壯年人口數(shù)為基礎計算撫養(yǎng)系數(shù),即撫養(yǎng)系數(shù)=(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壯年人口國際上還把15~24歲年齡段的人口稱為青年人口. 參考資料:經(jīng)濟社會統(tǒng)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guī)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于老年人。我國將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規(guī)定為60周歲有以下幾點原因。(1)人的生理狀況的原因。人的一生分為嬰兒、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代表了人從出生、成長到衰老的過程。劃分老年人的標準主要是以人的生理機能開始衰老為依據(jù)。我國目前人口乎均壽命為70歲,但60歲后,體質已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一般不再承擔繁重的工作和重體力勞動。所以, 60歲作為老年人的起點年齡,符合我國大多數(shù)人的身體狀況。(2)參考了國際通用標準。國際上發(fā)達國家老年人年齡起點標準為65歲,發(fā)展中國家的標準為6O歲,我國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因此采用60歲作為標準較為適宜。(3)同退休年齡相銜接。我國一般規(guī)定男60歲、女55歲為退休年齡,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雖然較早,但還不能稱為老年人。為了與多數(shù)人的退休年齡相銜接,將60歲作為老年人年齡起點與我國目前情況是相適應的,

四、中國傳統(tǒng)年齡段的劃分

童年:1___7歲;

少年:8___16歲;

青年:17__29歲;

而立:30歲;(舊稱:而立之年)

耳順:40歲;(舊稱:耳順之年)

知天命:50歲;(舊稱: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60歲;(舊稱:六十花甲)(

古稀:70歲;(舊稱:古稀之年)

耄耋:80__99歲;(舊稱:耄耋之年)

高壽:100歲以上。

五、年齡趣談

不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齡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 ------- 志學之年

15—20歲——舞家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臺,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人瑞

108歲——茶壽

六、古代年齡的代稱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睹献印けM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指代嬰兒。

垂髫(tiao):幼童,古時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髫:兒童垂下的頭發(fā),因此稱兒童或童年為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

束發(fā):古代男孩成童,將頭發(fā)束成一髻。因此用束發(fā)代指成童,當指八歲以上的兒童。

總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發(fā)為兩髻,形狀如角,故稱總角?!对娊?jīng)·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p>

豆蔻年華: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豆蔻年華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笄(ji)年:古代女于十五歲就把頭發(fā)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稱“及笄”。《禮·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儀禮·曲禮》中將男子二十歲稱“弱”,到這個年齡就可舉行冠禮。其時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結發(fā):初成年?!稘h書·施仇傳》:“結發(fā)事師數(shù)十年,賀不能及”。后稱元配為結發(fā)。曹植詩《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發(fā)恩義深”。

而立:《論語·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后來因此稱二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墩撜Z·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認識天命?!墩撜Z·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為五十歲之代稱。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循環(huán),所以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

古?。浩呤畾q的代稱。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mao die):指八十、九十歲?!抖Y·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來用“耄耋”泛指年壽高。

下壽中壽上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七十為中壽,九十為上壽。

期頤:稱百歲之人。百歲為人生年數(shù)之極,故曰期。此時起居生活待人養(yǎng)護,故曰頤?!抖Y·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七、中國的年齡分段:

1.童年。0歲—6歲(周歲,下同)

(1).嬰兒期0-3周月;

(2).小兒期4周月—2.5歲;

(3).幼兒期2.5歲后—6歲;

2.少年。7歲—17歲。

(1).啟蒙期7歲—10歲;

(2).逆反期11歲—14歲;

(3).成長期15歲—17歲。

3.青年。18歲—40歲。

(1).青春期18—28歲;

(2).成熟期29—40歲;

4.中年。41—65歲。

(1).壯實期41—48歲;

(2).穩(wěn)健期49—55歲;

(3).調整期56-65歲;

5.老年。66歲以后。

(1).初老期67—72歲;

(2).中老期73—84歲;

(3).年老期85歲以后。

八、古人創(chuàng)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xù)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并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fā)扎成兩結于頭頂把頭發(fā)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白堋本褪薔勐J 岬囊饉肌W芙侵 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門笥眩 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納倌?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梢钥闯?,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fā)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jīng)成年?!凹绑恰奔茨隄M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fā):束發(fā),扎結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fā):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fā)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fā):束發(fā),扎結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叭豕凇奔茨隄M20歲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抖Y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卑Q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祝褐噶畾q,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于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焙笕司投嘁来嗽?,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中壽:七十為中壽。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薄抖Y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卑焉厦鎺追N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 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yǎng)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yǎng)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捌陬U”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yǎng)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币馑际牵喝酥涟贇q,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yǎng),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另外稱兒童的有: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fā)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fā)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fā)”的,意思相同,如《后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fā)扎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另外稱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稱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fā)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fā):指老人,老人的頭發(fā)由白變黃?!包S發(fā)”是枯黃的頭發(fā)。人老了,頭發(fā)上由黑變白,白發(fā)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九、古人各個年齡段的人(男和女)該如何稱呼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十、古代對女性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15—16歲的叫“蘿莉” 中年婦女叫“人妻”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jīng)》,如《詩·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

以后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p>

束發(fā):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绑恰保^結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p>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

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读凝S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p>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p>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fā)蒼白如艾?!睹駠ㄋ籽萘x》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古?。褐?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币嘧鳌肮畔!?。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p>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p>

黃發(fā):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jīng)》,如《詩·魯頌· 宮》“黃發(fā)臺背”。老人頭發(fā)由白轉黃。

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碧諟Y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jīng)》,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

《爾雅·釋詁》:“鮐背,壽也?!崩先松砩仙呷珲T魚背。

耄: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匪我言耄。――《詩·大雅·板》

亦聿既耄。――《詩·大雅·抑》

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耋: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說文》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p>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歲的年齡;高齡,高壽。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后代贍養(yǎng)。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p>

十一、古代對女人的稱呼

古人對女人的稱謂----古代人文知識系列之一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嬋娟:色態(tài)美好的意思。后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fā),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xiàn)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yōu)異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

發(fā)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fā)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fā)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fā)妻”

天使:原為猶太教、基督教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貞潔可愛的人。多用于女子。

安琪兒:英文angel的音譯。意為天使。

軟玉溫香: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后泛指溫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小家碧玉: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婦女保留青年時的神態(tài)。

妙齡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巾幗英雄:巾幗: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引申為婦女的代稱。指婦女中杰出的人物。

結婚年齡稱謂大全

1.《【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古代集合了對年齡的稱呼和年齡段的區(qū)分!》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古代集合了對年齡的稱呼和年齡段的區(qū)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l/250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