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 巧 》
作者: 林杰 朝代: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神話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民間稱為乞巧節(jié),又稱七夕節(jié)。這天是民間牛郎和天庭的織女相逢之日,但天河無橋,天涯難度,人間喜鵲飛去搭橋,讓其渡河相逢,故稱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七月七鵲橋相會是古代神話之一,編寫于公元前771年,距今2776年。天上有否牛郎織女星?有!俗說“天上七十二只梭子星,河南一只最聰明”,該梭子星就是天文學上的“天琴座”里最亮的一顆就是織女星,牛郎星就是俗說“挑石頭星”,就是天文學說的“天鷹座”中間發(fā)紅光的即是牛郎星。關(guān)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說法有二。
一說:天庭河東有玉帝之女,織女心靈手巧,每天忙于天庭內(nèi)的云錦天衣,玉皇大帝愛女心靈手巧,終日辛勤勞動埋頭織布,憐惜其孤獨,托媒準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牛郎織女見面后熱衷于談情說愛,都妨礙了各自的本份工作,織女無心織布,完不成每天織七匹的錦云綢緞,而且斷布,次布日益增加,牛郎卻忘記牽牛拉車,即“不以服箱”,這樣二人觸犯了天條,引起了天神天將不滿,由此玉帝罰他們只能一年一度相會一次。
二說:天上有七仙女,最小的名為織女,織天庭的錦云彩緞能手、巧手,每天能織錦云彩緞七匹。有次七位仙女云游看到人間男耕女織自由自在的美滿幸福生活,就偷偷下凡到人間游山玩水。她們在山間水溝中洗澡,巧被牛郎發(fā)現(xiàn),眾仙女立即披衣逃回天庭,最小的織女一時找不到自己的衣服,牛郎立即脫衣給織女披上遮體。他倆從此一見鐘情,織女多次偷偷下凡同牛郎幽會談情說愛。事后被皇母娘娘覺察他倆違反天條,就用金釵在天空劃出一條金光,這就是銀河,將他倆分開在河東河西永不碰面。后來玉帝知曉后,發(fā)出憐憫之心,寬宏大量,允許一年一度相會。為什么相會是在七月初七?為什么喜鵲來相助搭橋?
七月又稱“巧月”,七月已入秋季,天高氣爽,萬里無云,按月亮的運行規(guī)律為“初七八半月牙”有微亮的月光,銀河最清晰,適合人們在月光下進行各項活動。
喜鵲,俗稱“丫鵲”,是吉祥鳥、喜慶鳥,諺語“丫鵲叫,尾巴翹,客人到……”按照動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都要新陳代謝,喜鵲的脫毛規(guī)律應在一年一度的七月初,喜鵲為了加快脫舊換新毛愿被他人踩踏,牛郎織女通過鵲橋而羽毛盡早脫落。有句“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涉秋七日,鵲系無故皆鬃?!?span style="display:none">PCe鹿先生侃娛樂
做“巧”煎“巧”吃“巧”,七月七日,江浙滬人們風靡吃巧,人們將面粉、元米粉、白砂糖拌勻摻水,搓成團,壓薄,涼半干,切成各種形狀,有條形,菱形、方形等。其中切成長方形中間開2條縫,穿同心結(jié)成“定勝形”的“花巧”,俗稱“弄花巧”。撒上芝麻后,將其下油鍋煎成金黃色的巧。巧又稱“巧果”,含義是“乞巧必果”,吃巧必有好的結(jié)果。如將巧、粽子、糕放在一起稱“考中”,“高中”,有田歌為證,“七月巧果用油煎,坐勒腳盆里采紅菱,甜蘆粟扳來吃一暢,好比甘蔗老來甜”。反映了七月農(nóng)家樂滋滋的生活。
各地傳說
“民間文化、神話傳說的起源地通常具有多樣性,彼此都有其源流和特點”。牛郎織女傳說是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傳說的起源地和主要的傳承地有:
1
山西和順縣
山西和順縣,2006年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xiāng)”稱號,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zhì)保護名錄。
和順縣松煙鎮(zhèn)的南天池村海拔1350米,氣候涼爽,境內(nèi)泉眼豐富,四季不息。村境四周山峰常年云霧繚繞,恰似人間天上。以南天池村為軸心,半徑2~3公里之內(nèi),傳承著許多與故事相關(guān)的古地名與景物名稱達15處之多,比如牛郎峪村、牛郎溝、天河池、南天門、簪峪、天河梁等。這些地名經(jīng)過當?shù)匕傩諝v代相傳,形成了一條完整而系統(tǒng)的情節(jié)鏈,與傳說故事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相互呼應。2007~2010年七夕節(jié)舉辦中國和順第1~4四屆牛郎織女文化節(jié)。
2
山東沂源縣
山東沂源縣,2007年獲“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之鄉(xiāng)”稱號,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zhì)保護名錄。
早在唐代,沂源縣燕崖鄉(xiāng)大賢山的沂河東側(cè)的山崖上修建了織女洞,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在沂河對岸修建了牛郎廟,形成傳說與地貌相一致的文化。2008年8月6日首屆中國(沂源)牛郎織女七夕情侶節(jié)在沂源縣舉辦,2010年舉辦第3屆。
3
西安市長安區(qū)
長安區(qū)斗門街的“牛郎織女傳說”,已入選2010年5月16日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擴展項目)》名單。
據(jù)《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討伐西南諸國,在長安斗門灃河東岸開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并在池畔東西兩側(cè)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隔河相望。這是漢武帝為映照天上的銀河而立。這是文字記載中早期的“牛郎織女”人文景觀,離今2130年。
4
河北邢臺
河北邢臺,2006年獲“中國七夕愛情文化之鄉(xiāng)”稱號并列入省級保護名錄。
邢臺天河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有天河梁、老牛巖、牛郎莊、織女峰、鵲橋等大量有關(guān)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人文遺跡,2005~2010年舉辦了第1~6屆“中國邢臺天河山七夕愛情文化節(jié)”。值得一提的是,邢臺天河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在天河梁東邊,山西和順縣松煙鎮(zhèn)的南天池村在天河梁西邊,二地相隔僅20公里。
5
河南南陽
河南南陽,2007年列入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說:“牛郎叫如意,是南陽城西桑林村的人,織女從天上來到人間,與牛郎成親,親手教南陽一帶的姐妹們學會養(yǎng)蠶、抽絲、織綢緞”。
6
河南魯山
河南魯山,2009年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xiāng)”稱號。
牛郎名孫守義,家住魯山縣辛集鄉(xiāng)魯峰山西南腳下的孫義村。該村現(xiàn)有人口上千,80%姓孫,均自稱為“牛郎孫”,尊牛郎為老祖爺、織女為老祖奶,每年祭祖。在魯山周邊有關(guān)牛郎織女故事的遺跡有十多處。
7
江蘇太倉市
文獻記載,織女星牽牛星降生于太倉黃姑,北宋以前就建有黃姑廟祭祀牛郎織女,而且列入名勝古跡之中。建炎兵火即金兀術(shù)侵犯中原之事,戰(zhàn)事平息后,(昆山)鄉(xiāng)人把劉家港當作銀河,把牛郎和神牛象遷到今嘉定婁塘鎮(zhèn)婁西村,另建黃姑廟(俗稱牛郎廟),面朝西;原來的黃姑廟,改為織女廟,面朝東,隔著幾里寬的劉家港,遙遙相對,象天上的牛郎星、織女星隔著銀河一樣?!短K州府志》、《太倉州志》和《鎮(zhèn)洋縣志》等地方志記載:“織女廟在太倉州(城)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建,嘉定知縣朱象祖重修”。
在距離嘉定工業(yè)區(qū)北區(qū)10公里外的,太倉南郊勝昔村,這里坐落著一座從黃姑塘遷址而來的織女廟。織女廟,外觀上看,兩間低矮的普通平房,完全不像一座廟。但這里卻供奉著織女娘娘和牛郎的神像,織女鳳冠霞帔,牛郎身著藍色披風,兩人在鵲橋相會,手系花球,情牽一線。
如今,黃姑塘河面上,兩座小橋并肩而立,只剩下兩個橋墩和一塊石板,石板的側(cè)面依稀可見“黃姑塘橋”、“道光十五年”等字樣,另外還有解放后刻的第一橋三個大字。而原來的織女廟大門朝東,主體建筑有東西兩進,還有隔廂,廟前的場地要有6畝,每逢七夕舉行乞巧會時,廟會活動時,有的從水路來、泊舟在廟旁的黃姑灣,有的從陸路步行來,家境富裕的乘黃包車來。六畝大的廟場上有棵銀杏樹,樹下有小熱昏、賣拳頭、猢猻出把戲,有賣酒菜、餛飩、汽水的,燒香的加上買東西的約千余人。
▲只剩下一塊石板的黃姑塘橋,橋下就是黃姑塘
1497年(明弘治十年)因稅負增加為政府行政管理需要,析昆山縣惠安鄉(xiāng)(現(xiàn)昆山蓬朗,太倉南郊、城廂等地)、新安鄉(xiāng)(現(xiàn)太倉西郊、新湖、新毛等地)、常熟縣雙鳳鄉(xiāng)(現(xiàn)太倉雙鳳、直塘、沙溪等地)、嘉定縣循義鄉(xiāng)(現(xiàn)嘉定婁塘、太倉陸渡等地)、樂智鄉(xiāng)(現(xiàn)寶山陳行,嘉定唐行、華亭,太倉瀏河、瀏家港等地)正式建制太倉州,此為太倉州伊始。但當時的太倉州仍隸屬南直隸蘇州府管轄,是介于縣、府之間的行政機構(gòu)。
這樣一來,織女廟又劃歸為太倉。
8
湖北十堰鄖西縣
七夕在中國,天河在鄖西。牛郎織女發(fā)源地有其歷史淵源,《詩經(jīng)》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據(jù)專家考證“河漢女”即是天河漢水相連的地方,即天河口。從地質(zhì)學上講,在全國眾多河流中,“天河”惟鄖西獨有,全國無雙。天河沿途留存的歷史遺跡中“牛郎廟”、“娘娘山”、“牛郎山”、“織女山”“金釵石”已成為當?shù)鼐用駨V為傳頌的關(guān)于“牛郎織女”故事美麗的傳說。
9
江西新余市
牛郎織女傳說在流傳演繹成型的形成過程中,由天上兩顆星的故事發(fā)展為七仙女下凡、神仙與人的凄美愛情故事,新余“毛衣女”故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新余毛衣女故事讓天界的故事走向人間,走向中國民間,走向普羅大眾,并極大地豐富了牛郎織女故事情節(jié),為牛郎織女故事最終完美成形奠定了基礎(chǔ)。新余作為牛郎織女故事發(fā)源地,已成功申報江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習俗
七月七巧習俗有賽巧、得巧、篤巧、指巧。七月初七之夜,民間姑娘們有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的習俗。
一、賽巧:是夕,設(shè)香案及瓜果于庭院中乞巧。姑娘們用七彩線穿大小各異,質(zhì)地不同的七枚引線(縫針),有絞包針、訂書針、扎底針、中羅針(大小號)、繡花針的程序,在微弱的月亮下,望月穿七枚大小不同的針孔稱為“穿七孔針”即“彎彎涼月掛銀河,七夕穿針興若河”。比手巧、比眼力、比速度、比整潔、比數(shù)量,優(yōu)勝者為天上織女賜她一雙巧手,所謂“穿線年年的約比鄰”,更將余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這穿針即為賽巧。
二、得巧:七月六日,或七日清晨。姑娘們凈面潔手,各自捕捉一小蜘蛛于盒內(nèi),七日晚視蜘蛛網(wǎng)形如若何,以卜是否巧手。蜘蛛網(wǎng)若成蜘網(wǎng)八角形,喜稱“八面玲瓏”為最佳巧手,此舉即得巧。
三、篤巧:是日中午取銅盆或碗盛鴛鴦水(井水加河水)置于日光下暴曬,待水表面凝結(jié)成薄薄一層水膜,將繡花針一枚輕輕放在水面上,使浮在水面上的繡花針投影與水底呈“彎如龍或散如花、動如云、細弱線、粗若椎……”判斷前者能繡出龍飛鳳舞或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產(chǎn)品,必定是繡花能手。詳影者詳?shù)健霸啤?、“線”稱為絲綢紡織能手,將來必身穿綾羅綢緞大富大貴……這稱為篤巧。
四、巧指:俗話說七月七染紅節(jié)(節(jié):手指),七月初七婦女們結(jié)伴采集紅鳳仙花,加明礬搗汁敷在指甲上,一般以無名指和小指甲為主,用片帛繞定過夜。如3-4次指甲呈深紅色洗滌不去,不但指巧而且美觀。以詩證之“金盆和露搗限葩,解使纖纖玉有瑕。一點愁凝鸚鵡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嬌彈粉淚拋紅豆,戲搯花枝鏤絳露。女伴相逢頻借問,兒回錯認守宮砂”。
▲用鳳仙花染指甲
以上“四巧”部分是在七夕乞巧聚會時進行的,七日夕陽下山,姑娘們設(shè)案于庭院中,焚香點燭,安泰上陳列時果:殷桃、池芡、蓮子、紅葡萄、各色巧果,女兒紅(酒),更有繡花枕頭、繡花頭巾、繡花圍身、繡花油絮塌(相當現(xiàn)代粉餅 )等類,如婦女用品展覽會。
▲蘭花豆
開始,姑娘們焚香點燭,向天庭、銀河、織女、牛郎三叩九拜,乞求織女賜智巧,祈愿提高女紅技藝。所謂“乞巧筵開露湯庭,深夜還自拜雙星”時,穿針比賽已開始,有圍觀者指導者、取經(jīng)者、模仿者、觀影者、歡呼者、憂傷者、熱鬧非凡。在偏僻的地段有一對對幽會者。
▲巧果
直至深夜穿針比賽終究要結(jié)束,夜深人靜,有的還不肯返家,扒在井口上屏息氣地專注著井底。據(jù)說能看到牛郎織女想會的倒影。亦有側(cè)耳細聽牛郎織女幽會的甜言蜜語。
部門內(nèi)容來源:《話說婁塘》
(編輯:唐凌斐 周虹 責任編輯:朱雅君)
1.《全國有九個牛郎織女傳說的發(fā)源地,歷史上的嘉定就是一處!》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全國有九個牛郎織女傳說的發(fā)源地,歷史上的嘉定就是一處!》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fangchan/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