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越積越多,就會癢,有條件反射,人就會挖,很爽。挖耳朵好像很簡單,大家都可以,但是方法是對的。我們來梳理一下挖耳朵的四個誤區(qū),看看你有沒有犯過。
誤解1
鼓膜破了就聾了
正解:割鼓膜聽力損失
對鼓膜的普遍認識是,鼓膜一旦破裂,聽力就會喪失。其實鼓膜損傷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挺常見的。很多人割耳朵太深,碰到耳膜就疼。這大概是耳膜戳了個小洞。鼓膜的作用是擴大體積,增強聽力。它的損壞甚至破裂只會影響聽力,但不會完全導致耳聾。一般人拔耳朵的時候不小心鼓膜破了個小洞,一般3個月左右就能自行恢復。
需要提醒的是,不僅耳朵會刺破鼓膜,音量過大、重拍擊、球撞擊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鼓膜小孔。舉個例子,一個孩子玩沙炮的時候搖晃耳朵,聽力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誤解2
傷了耳朵,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掉
就像眼干的時候滴眼藥水,很多人耳朵有問題的時候會滴消炎水。眾所周知,隨機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癥。
如果你用干凈的耳棒割破耳朵,會很疼很疼。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未被細菌感染,保持了干燥清潔的環(huán)境。但滴消炎藥水后,創(chuàng)造了一個濕潤溫暖的環(huán)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什么情況下可以滴消炎藥水?耳朵感染或化膿時,最好遵醫(yī)囑滴消炎液。洗澡時最好不要弄濕耳朵??梢杂妹耷蛉湎丛?,棉球濕了再換。
另外,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最好滴兩滴消毒液。因為公共游泳池的水中可能有各種細菌。
誤解3
耳朵癢的時候就把耳朵拉出來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期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別是耳朵比較油的,經(jīng)常出油或者感覺癢,隔幾天就割一次耳朵。陳冠貴說,油耳朵和干耳朵是遺傳的,沒有辦法改變。油性耳朵的人一旦感覺到油出來了,用割耳棒清潔可見的外耳道就可以了。但是正常人的耳垢會自動脫落,正常情況下不會被堵塞。不管是油性還是干性耳朵,一個月清理一次耳垢就夠了。一是耳垢生長速度沒那么快,二是耳垢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扼殺在搖籃里”。
我們的耳朵有兩段,外耳道的外段覆蓋著皮膚,不小心碰到不疼。但是表面看不見的部分是一層薄薄的粘膜,摸著就疼。清潔時,最好使用柔軟干凈的棉簽和硬的摘耳工具,如耳勺,這樣不好。
陳冠貴提醒,很多耳朵癢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經(jīng)常用不干凈的手割破耳朵、患有腳氣的人是耳朵真菌感染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最好及時去醫(yī)院檢查。
誤解4
耳痛會自愈
正解:長期損傷可以治愈腦膜炎
耳炎的問題不大,所以很多人會忽略正確的治療。陳冠貴說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如果耳朵受傷發(fā)炎不治療,很有可能反復感染會引起慢性化膿性綜合炎癥。不僅聽力損失,還有肉芽、膽脂瘤、聽骨損傷等。聽小骨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損傷,無法自愈,只能手術(shù)解決。
注意:
經(jīng)常割耳朵,小心乳頭狀瘤
容易使外耳道角質(zhì)層膨脹,堵塞毛囊,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外耳道皮膚受損,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的分泌,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耳垢”。長期割耳的慢性刺激也可能誘發(fā)外耳道乳頭狀瘤。自從中國廢除理發(fā)師用剃刀挖耳朵的做法以來,外耳道乳頭狀瘤的發(fā)病率顯著下降。
耳垢是用來保護耳朵的?
人外耳道軟骨外表面的皮膚內(nèi)有一個耵聹腺,能分泌一種黃色粘稠物質(zhì),稱為耵聹,俗稱“耳屎”或“耳蟬”,像“哨兵”一樣守衛(wèi)著外耳道的大門。這些物質(zhì)有的在空氣體中干燥后呈片狀,有的則像粘稠的油脂。它通?!半[藏”在外耳道內(nèi),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異物的作用。
如何正確割耳朵
1.最好用棉棒在外耳道內(nèi)輕輕旋轉(zhuǎn),然后耳朵朝下,就可以自己出來了;盡量不要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品割破耳朵。
2.不要養(yǎng)成挖耳朵的習慣,經(jīng)常挖耳朵,一般每周一次左右;但有灰塵多的地方或“油耳朵”的人可以酌情矮一些,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掌握。
1.《棉簽掏耳朵 太可怕了!你還在用棉簽掏耳朵?》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棉簽掏耳朵 太可怕了!你還在用棉簽掏耳朵?》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fangchan/133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