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8月15日電(濟南臺記者馬振國)據中國之音《新聞之夜》報道,死亡可以按暫停鍵嗎?很多人認為可以通過“人體冷凍術”來實現。人體遺骸被推入液氮罐中低溫保存,等待科技、醫(yī)學的發(fā)展,起死回生。49歲的濟南市民詹因癌癥去世后,遺體被低溫保存,成為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病例。為什么丈夫選擇讓妻子的身體保持低溫,卻做出了如此非同尋常的決定?他對不確定的未來有什么期待和擔憂?記者采訪了詹女士的丈夫桂俊民先生。
冷凍保存是高端項目,很多人自然會聯(lián)想到富人的特權。而坐在記者面前的桂俊民先生,只是一個體校的上班族,他的妻子詹女士,在她去世前只是一個銀行職員。這個家庭并不富裕。以前,這家人花了很多積蓄來治療他們的妻子。桂俊民告訴記者,他的妻子成為中國首例冷凍保存患者,而患肺癌的妻子在臨終前住進了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這純屬巧合。在與病房主任魏富的交談中,桂先生想到了將妻子的遺體捐獻給人類冷凍保存科學研究的想法。
和醫(yī)生談這個話題的時候,桂先生說他知道一些,因為他當時看了杜洪的新聞。桂先生說,杜紅是科幻小說《三體》的責任編輯,也是重慶女作家,兩年前在美國冷凍了他的頭部。這一次,桂先生想在中國低溫保存他妻子的整個身體。他告訴記者,有了這樣的想法后,他對研究人員和主治醫(yī)生有了詳細的了解,包括人體冷凍保存的方式,以及未來復溫后恢復的可能性,并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詢問妻子的意見:“你能去個地方睡覺嗎?她說好,好,好。因為即使我們不這樣做,我們也要簽署捐贈協(xié)議?!?/p>
5月8日凌晨4點01分,他的妻子被宣布臨床死亡后,在病房外等了40多個小時的臨床反應小組迅速介入,為她進行了又一次漫長而精細的手術。經過灌注和血液置換,55小時后,詹女士在電腦控制的深度冷卻裝置上逐漸冷卻至-190℃。與親人告別后,她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目前,桂先生并不認為妻子死了,而是去一個地方稍事休息。
至于冷凍保存的費用,桂俊民不愿意透露更多。參與該項目的當地研究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這次操作和保存的費用超過100萬,但這不包括后期保存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維護等其他費用。由于這是第一種情況,整個項目的支出由當地的一個生命科學基金會承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睡在冰凍小屋的老婆永遠是桂俊民的牽掛。這種擔憂既有期待,也有焦慮。“我當然希望她早日醒來,但即使她復活了,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比如倫理問題。完全有可能她復活了,我走了。再一次復活后,她的記憶只停留在當下,接下來幾十年的記憶都是真空,會很痛苦?!?/p>
冷凍保存在中國剛剛實現零突破,全球已有300多人加入冷凍計劃。早在1967年,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Bedford)就首次使用人體冷凍技術來保存遺體,但至今仍沒有一個被冷凍的人復活。桂先生說,他了解到這一過程會有風險。如果將來發(fā)生了最壞的情況,保存失敗,他們也考慮把遺體帶回去火化。
復活還有希望嗎?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饒威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人類冷凍保存是冷凍醫(yī)學的最終目標,但目前人類冷凍保存主要是一種商業(yè)行為或嘗試。冷凍后,人體會復活。目前我們在這個領域的進步還不到十分之一,科學探索的路還很長。
1.《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專家稱“起死回生”還有很長的路》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專家稱“起死回生”還有很長的路》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caijing/61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