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43年前的7月20日,一代武學宗師李小龍先生在香港拍攝《死亡游戲》期間,突然逝世。到第二天,香港市民一大早醒來,看到的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都是李小龍暴斃的新聞。一開始,沒有人相信這位世界上最強壯的男人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會突然死亡,這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隨后一個又一個的消息印證了這個噩耗。消息震驚了整個香港,人們都在惋惜李小龍這位功夫巨星英年早逝。其實,李小龍的突然辭世不但是其個人和親人以及電影界的損失,還是整個中國武術乃至世界武術的巨大損失。因為跟隨宗師逝去和埋葬的還有其不為人知的功夫秘密。這個秘密,直到我研究出傳統(tǒng)武術的一種站樁才算重新得到發(fā)現(xiàn),我一直在努力地將這種技術告訴人們。
每當李小龍的逝世紀念日來臨之際,我都特別緬懷宗師,總想為他做點什么以表達紀念。今年我想把他的成名絕技“寸拳”的原理詳細的寫了出來,我認為這是紀念李小龍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為此,我提前了好幾個月來寫這篇寸拳分析文章。和其它體育動作一樣,宗師的寸拳也在人體機械運動規(guī)律的范圍之內(nèi),故而可以用運動生物力學分析。也許這篇文章面對的讀者大都沒學過運動生物力學這門課程,更沒有讀者了解我提出的一些新的理論和技術。但我已經(jīng)盡力運用通俗化的語言來寫這篇文章,相信不難理解。而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以及我的學生的訓練實踐體會,我們確信這篇文章是解釋李小龍寸拳最權威的分析,也是唯一的可能。作為一個李小龍功夫真相的挖掘者,深知紀念宗師最好的方式,是挖掘和繼承他的功夫,發(fā)揚他的功夫和精神。而宗師功夫的核心是“寸拳”,人們認識了寸拳意味著認識了宗師的功夫機密,意味著將來可以踴現(xiàn)出萬千個宗師式樣的功夫,意味著宗師的功夫即將可以登上擂臺和得到超越。從宗師所創(chuàng)的截拳道的整個體系和構(gòu)架,我相信這些都是宗師生前整個武道生涯的終極追求,只是命運沒有讓其完成這些偉大的事業(yè)。走完宗師沒有走完的路,發(fā)揚宗師的功夫和精神是我畢生的追求,我會沿著宗師沒有走完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以告慰宗師的在天之靈。
揭 密 寸 拳
運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分析李小龍的寸拳動作
——謹以此文揭秘寸拳以紀念偉大的李小龍宗師
文/周向前
早在半個多世紀前的1964年,李小龍在美國加州長堤“空手道大賽”上表演了一個短距離發(fā)力將一名空手道壯漢擊出幾米之遠,令在場的觀眾嘆為觀止。李小龍稱此為“寸拳”。從次,寸拳威名大震,人們以為這是詠春的寸勁。李小龍雖然教過很多徒弟,但沒有一個能打出像他那樣威力強大的寸拳。詠春門人更是無人能打出這種力量。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李小龍的寸拳沒有一個權威的分析結(jié)論,更沒有人能超越李小龍的這個力量。如此精瘦的李小龍,怎么能打出如此巨大的力量咯?這難道是李小龍?zhí)熨x異稟?還是暗中運用了只其一人所會的獨門技術?這已成為國際武術界最大的一個謎團。作為一個由崇拜李小龍而被引入武術領域,進而研究李小龍和武術,直到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我可以確定李小龍是暗中運用了傳統(tǒng)武術中的一項秘傳的特殊技術,才使得其能發(fā)出這樣大的力量,并且這動作是有科學根據(jù)的,是可以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解釋清楚的。
我一直在強調(diào)李小龍在青少年時期暗中通過訓練傳統(tǒng)武術秘傳站樁掌握了傳統(tǒng)武術中的精華技術——內(nèi)勁,再結(jié)合現(xiàn)代科學的拳擊等練出了一身獨特的功夫。觀看李小龍在公眾場合表演的“寸拳”錄像,站成一個與戒備勢差不多的姿勢,手臂呈160°左右、腰回旋、屈膝。突然猛然發(fā)力:蹬腿、重心前移、軀干稍前傾、手臂伸直,將受測者擊退幾米之遠。李小龍說這是寸內(nèi)發(fā)勁。
的確,從公開的李小龍的寸拳表演錄像來看,有幾個錄像表演的寸拳發(fā)力距離確實很短。但有細心的龍迷朋友能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1967年李小龍在加州長堤舉辦的“空手道大賽”上表演的“寸拳”,那個“寸拳”動作幅度和發(fā)力距離都很大,遠不止一寸,比另外的幾個寸拳表演錄像的幅度要大很多,將人也擊出比短距離“寸拳”要遠。其實這些小寸拳、大寸拳,并不是什么詠春寸勁或日子沖拳。而就是一個前手直拳動作,只是李小龍暗中嫻熟地運用了傳統(tǒng)武術內(nèi)勁蓄力出拳而打出很大爆發(fā)力,外行人看不懂而已。我發(fā)現(xiàn)了內(nèi)勁的奧妙,并研究出其相關的科學原理。本文用運動生物力學理論分析一下李小龍表演的“大幅度寸拳”。
1967年,長堤“空手道大賽”李小龍表演的寸拳整個動作結(jié)構(gòu)是:首先測算距離、預演一遍——特定姿勢引出彈力反射蓄力——回拉、最大限度蓄力、蓄勢待發(fā)——鞭打動作發(fā)力擊中受測者中線——擊退幾米。
受測者平行站立,身體略微向后仰,置靶于中線。李小龍面對受測者,右手置前,首先測算一下發(fā)力距離,看看距離是否合適。再蓄力、出拳預演一遍。確定距離和預演一遍后,李小龍擺一個近乎戒備勢的姿勢、微屈全身大關節(jié)、肘關節(jié)呈160°左右,暗中用力引出伸肌群彈力反射。此時伸肌群肌肉內(nèi)募集大量肌纖維進行交替收縮,廣泛拉長彈性成分(主要是串聯(lián)彈性成分),而蓄積彈性勢能。此時李小龍的肌肉和身體就像一張拉長的弓,蓄積了彈性勢能。然后在此基礎上,李小龍先做出拳反方向的運動:屈肘、肩回收、腰、髖向右旋轉(zhuǎn)、屈膝、重心后移至后腿。李小龍這個反方向動作很重要,這個反方向動作實際是出拳的主動肌群被動做離心收縮而被動拉長,這離心式拉長能蓄積更多的彈性勢能。
實際上引出彈力條件反射的肌肉就好比一根橡皮筋,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拉的越長蓄積的彈性勢能越大。之前,準備姿勢引出彈力反射,出拳主動肌的彈性成分就已被拉長蓄積彈性勢能。再做反方向動作可以把彈性成分拉至更長,蓄積最大化的彈性勢能。所以,李小龍回拉至極限時身體呈蓄勢待發(fā)的“滿弓狀態(tài)”,蓄積了巨大的彈性勢能。
稍停,李小龍在這個蓄力的基礎上,猛然發(fā)力:蹬腿、伸膝、后腿重心轉(zhuǎn)移至前腿并上提、轉(zhuǎn)髖、擰腰、身體微向前傾、送肩、伸肘、左手為配合右手動作,使右手蓄力和出拳動作更協(xié)調(diào),左手也在蓄力和配合擰腰。這個動作就是出拳主動肌做向心收縮的出拳動作,之前出拳主動肌彈性成分被拉長蓄積的彈性勢能,在做向心收縮時,彈性成分恢復原狀以彈性反作用力的形式釋放出來,而增加了肌肉的收縮力和收縮速度,產(chǎn)生了巨大爆發(fā)力。再全身通過協(xié)調(diào)的鞭打發(fā)力動作,將全身肌肉的能量集中在拳頭,以極快的速度和極大的力量擊中受測者中線(重心線),將受測者擊出幾米之遠。
這就是一個前手直拳動作,只是暗含了傳統(tǒng)武術秘傳站樁產(chǎn)生的彈性勢能,這就是肌肉的離心式拉長——向心式收縮(Streth—Shortening Cycle簡寫SSC)周期運動產(chǎn)生的“反應力量”,也屬于爆發(fā)力。這就是李小龍所說的“寸拳”的運動生物力學機理,這也是李小龍力量和速度超眾的關鍵原因。
要打出李小龍這個力量出來關鍵是兩點:
一是蓄積彈性勢能,這彈性勢能的產(chǎn)生機理是傳統(tǒng)武術一種秘傳站樁練出來一種彈力條件反射,這條件反射激活時肌肉內(nèi)募集大量不同運動單位的肌纖維進行交替收縮,廣泛拉長肌肉內(nèi)的串聯(lián)彈性成分,蓄積彈性勢能。在隨后向心收縮時,彈性成分恢復原狀,釋放彈性勢能加大收縮力。即肌肉的離心式拉長——向心式收縮(SSC)周期爆發(fā)出的“反應力量”。其實,李小龍的寸拳就是比普通拳法多了一個彈力。所以,“寸拳”可以稱為“彈力拳”。
二是發(fā)力動作要協(xié)調(diào),這點也很重要,要能將全身的能量集中在一起打出去。如果動作不協(xié)調(diào),光有“內(nèi)勁彈力”,也是打不出力量的。
當然我所說的內(nèi)勁,這個用彈力條件反射蓄力是肌肉內(nèi)肌纖維的微弱收縮,并不能引起關節(jié)明顯的位移,所以在外形上是看不出的。這個只有自己練出這反射才可以感覺到這力量。而內(nèi)勁的機理本身就是出拳的伸肌群募集大量的肌纖維交替收縮廣泛牽拉彈性成分,而彈性成分蓄積了很大彈性勢能。肌肉的彈性成分與彈簧的力學性質(zhì)類似,也遵從一個力學基本定律胡克定律:物體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所以肌肉的彈性成分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拉的越長蓄的彈性勢能越大,相應發(fā)出的力量也越大。而要做到出拳主動肌彈性成分最大化的拉長就只有在出拳前做反方向運動,才能將彈性成分拉長至生理極限。從這個反方向動作以及打擊力量就足以推斷出李小龍掌握了傳統(tǒng)武術精華技術“內(nèi)勁”,并能嫻熟地運用,李小龍的力量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可能。任何人只要練出“內(nèi)勁”,他的肌肉就會明顯感覺到內(nèi)勁的蓄力,確實在出拳前做反方向的動作蓄力會更大。
其實,很多體育動作,都會先做反方向運動預先拉長肌肉蓄力再發(fā)力,比如投擲、跳遠和一些擊打動作等,都先有反方向的動作,然后再發(fā)力做動作。這原理是一樣的,都是肌肉先做離心收縮蓄力,然后迅速轉(zhuǎn)變?yōu)橄蛐氖湛s。這個反方向動作能蓄積彈性勢能、增加肌肉收縮力是體育界公認的理論和技術。這就是拉長——縮短周期(SSC)。只是這些體育動作反方向動作蓄力沒內(nèi)勁反方向動作蓄力那么大。沒有內(nèi)勁特殊的蓄力,沒有反方向的蓄力動作,就普通前手直拳是很難打出李小龍那個力量的。當然實戰(zhàn)中,出拳是沒有機會做反方向動作蓄力的,因為對手不可能像沙包一樣站著讓你打。所以,這反方向的蓄力動作一般只適合做表演性的展示。
當然這個發(fā)力表演也可以不回拉蓄勢,就直接用反射蓄力出拳。觀看李小龍所有的寸拳表演錄像,唯一只有1967長堤“空手道大賽”這個彩色錄像有反方向的回拉蓄力動作,而這個錄像是研究李小龍功夫秘密和實力最具價值的一個珍貴錄像。李小龍還有其他的幾個“寸拳”表演的錄像都沒回拉蓄力動作,就短距離蓄力出拳。不回拉的蓄力會小一點,加之發(fā)力距離短,所以發(fā)出的力量也會小一些,自然人也會擊退的距離短一些。
李小龍表演的所謂的“寸拳”,與詠春的寸勁原理是截然不同的,與詠春寸勁沒有絲毫關系。這只是一個體育專項動作而已,只是一個前手直拳暗中加上了內(nèi)勁技術,并不是什么蠻神秘的技術。李小龍通過秘傳站樁掌握了傳統(tǒng)武術最精華的技術——內(nèi)勁,再輔以西洋拳擊訓練,練出了力量極大的前手拳。李小龍稱此為“寸拳”。李小龍生前在截拳道體系未成熟之前,未公開這項精華技術。直至突然辭世,沒來得及將這核心技術公之于眾,其寸拳技術跟隨其埋入墳墓,不為人知,這是世界武術巨大的損失。截拳道是一個巨大的武學寶藏,只是還缺少“寸拳”這把鑰匙,以致截拳道的發(fā)展停滯了43年之久。
如今,李小龍先生逝世43周年了,當年跟隨其埋葬的功夫真相也應被挖掘出來。李小龍宗師的“寸拳”一旦應用開來,意味著截拳道這一武學寶藏即被打開。屆時,可培養(yǎng)出萬千個李小龍式樣的功夫,并可完善和超越他的功夫。我相信,這才是宗師武道生涯的最終追究,而不是將其功夫絕技帶入墳墓。所以,挖掘和發(fā)揚李小龍宗師的功夫精髓,讓其永遠流傳在這個世界上,才是對宗師最好的紀念。
本文已發(fā)表于《拳擊與格斗》2016第7期
1.《揭 秘 寸 拳——李小龍寸拳的科學原理分析》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揭 秘 寸 拳——李小龍寸拳的科學原理分析》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caijing/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