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3日,蔡元培等九人游覽雁蕩山,在靈巖寺前合影,該照片原刊于《建國月刊》。
蔡元培日記中的旅程
近百年來,來雁蕩山游玩的名人不計其數(shù),經(jīng)常提到蔡元培的名字,但往往只是羅列其中,沒有詳細說明。也就是說,蔡此行的具體時間、訪問的具體情況以及相關(guān)文獻的來源等。,都沒有“下文”。
筆者對此略作梳理。首先,《蔡元培日記》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轉(zhuǎn)錄如下:
1936年5月2日:陰雨連綿。早上7點出發(fā),前往大雁。下海渡椒江;去黃巖,過澄江;至樂清,渡江而升。黃巖一家酒館的午餐。晚抵達燕山大酒店。5月3日:陰雨連綿。早上起程,去靈巖寺。寺廟前面左邊是占旗峰,右邊是天柱峰,中間的山像屏風,寺廟后面是邱小龍。去景明寺,見見月鏡和尚,和老百姓聊聊天,為的就是聊聊佘英女士的弟弟。莫峻寫了一首詩并送給了他。當你參觀三折瀑布時,中間的一折是最好的。瀑布下有一條環(huán)形路,瀑布在環(huán)內(nèi)。中午回酒店。下午參觀靈峰閣,參觀北斗洞、觀音洞。五四:紀。游覽大龍瀑布、西石梁、梅雨池、洛帶瀑布、體云瀑布和能人寺。晚點回酒店。5月5日:陰雨連綿。等三個人去溫州。你展示了圣門,三水巖,和龍步道。三水巖瀑布觸及瀑布盡頭右側(cè)的各種凹石,錯落成線,不斷變化成圖案。龍滑的地方水里有一個漩渦,中間扔了一塊大石頭,往下旋轉(zhuǎn)。晚點回酒店。
由此可見,從1936年5月2日至5月5日,共4天,蔡一行訪問了雁蕩山。三疊瀑、三水巖、等地給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現(xiàn)在蔡日記中的“”,就是著名物理學家、北平研究院副院長。到雁蕩山后不久,李寫了一篇《雁蕩山游記》,于1936年9月16日刊載于第二期第六卷。
《龔宇》出版了《雁蕩山游記》
《龔宇》是顧頡剛等主編的綜合性歷史地理學術(shù)期刊。《雁蕩山游記》一文使學者們對雁蕩山有了更好的認識和感性認識。
本文開篇就明確交代了此行所有人員的姓名,包括吳志輝、蔡元培及其夫人,許、陳忠禹、邵元沖、張及其夫人,許,加上本人,共九人。特別可貴的是,在旅途中,李、邵、徐等拍攝了不少照片,不少還發(fā)表了文章,可謂圖文并茂,生動形象。遺憾的是,由于插入圖文的空間有限,所有照片都是以極其有限的比例分布,打印質(zhì)量也不好,所以有圖片的圖像不清晰,大部分內(nèi)容只能從插圖中得知。
根據(jù)這篇文章,5月3日上午8點05分,一群人來到靈巖寺。在寺前空,全程合影留念,刊于《建國月刊》1937年2月15日第16卷第3期。仔細看這張合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人身后的寺廟都掛著康有為寫的“靈巖寺”的牌匾。合影中前排靠右的第一個人是蔡元培,其次是,后排的兩個人是陳忠禹和許。
第二天,5月4日下午1點半,一群人來到洛帶瀑布,穿過駱駝橋?!斑^橋要經(jīng)過豎立在絕壁上的石板,高高掛起空,橋和石板都是深澗?!?這是瀑布下的水池."根據(jù)李的描述,如果你想?yún)⒂^洛帶瀑布下的水池,你必須參觀這個極其陡峭的“石板”,但“蔡先生和他的妻子張女士也爬到了水池的邊緣?!?/p>
當天晚上,一行九人“在晚上的飯局上重新考慮,第二天出行”。這個時候有三種游覽計劃,也就是說第二天一群人只能分成三隊,互相參觀。其中“蔡先生、徐晨先生游歷仙生門景區(qū)、三水巖”;而李則“打算和吳先生一起登上百丘之巔,也就是雁峰最高峰”。5月5日“凌晨5點半開始,陰雨連綿”。由于天氣原因,李和吳“不得不改變計劃,所以他們和蔡先生一起改去仙生門風景區(qū)和三水巖”。
應(yīng)該說,李游記中所描寫的旅行非常詳細,或者說因為他個人興趣濃厚,描寫的都是李本人的所見所感,談及蔡的更是鳳毛麟角。通過對《李游記》和《蔡日記》的比較,可以看出兩者的游記大體一致,各有其文學價值。
第二年重游,題詩題詞
游泳后,蔡元培夫婦第二天去了杭州,很快就轉(zhuǎn)到了上海。1936年5月8日,蔡致信,邀請他第二天晚上共進晚餐,討論雁蕩山之行的旅費分攤問題:
張潤先生的重要教訓是:
臺灣大雁互游,朱成印象很深。我想我今天早上到達上海了。明晚七點,請到玉峰泰國紹興酒餐廳來談一談。同座的人都是雁行愛好者,這樣才能暢所欲言。請訪問我們。這個順序,還有贊
朱穗
元培哥慶祝5月8日
根據(jù)蔡氏日記錄,第二天晚上,此行的大部分旅伴都要預約參加會議,但并沒有討論具體的路費分攤方式。蔡日記如下:五月九日,尹。晚上7點,邀請芷惠、張潤、季孫在御風臺吃個便飯,商量差旅費的分配,決定以“游六記”的名義互存這筆錢,有合適的機會還用臺鵝。
原來決定差旅費以存款人的名義,以“油流記”的別名存入銀行。以后有合適的機會,大家都會有興趣去天臺山和雁蕩山看看,然后用這樣的“基金”。那么,蔡氏等人是不是又故地重游了?
根據(jù)蔡1937年秋的詩《大龍瀑》,可知他是在第一次訪雁一年后重游的。和第一次巡演沒有詩的情況截然不同。好像重游的興趣比較好,對風景的觀察和評價也比較細致。如詩所云,“屋頂上的瀑布是一場偉大的勝利,而落雁上的瀑布則優(yōu)于長者。天下九瀑,最好只有大龍瀑?!痹谠娭?,將天臺山與雁蕩山瀑布相比較,蔡認為“雁蕩山瀑布更適合老年人”。這樣的觀感和評價,與他們第一次來雁蕩山時對三疊瀑和洛帶瀑的濃厚興趣基本一致?!白詈弥挥写簖埰佟边@句話,說明蔡氏重游時對大龍瀑的感覺更美好,所以有此斷言。
據(jù)考證,蔡的這首詩是在原雁蕩山風景名勝區(qū)建設(shè)委員會委員潘的家中題寫的,應(yīng)該是手寫的。不知道這首詩是當年刻在大龍瀑布還是雁蕩山岸邊的。如果真的刻在石頭上,應(yīng)該有“點風景”的能力。
蔡故地重游,除題詞外,還有題詞,這是對雁蕩山景觀的總體評價,更值得贊賞。碑文:山中奇峰怪石不計其數(shù),散落在平疇的群山之中,占地廣闊者,亦是大雁。關(guān)外,云南邊緣缺席。山中之奇,域中之山,皆在此。古人稱之為“兒童糖熊中的玩物”,這在霧靈山的山區(qū)是不常見的。
顯然重訪的觀感更充分,評價更全面。題詞中的“觸目”一詞引自唐代詩人杜?!缎绿茣ざ拧鳌酚涊d“當初審病甚重,宋、、武平等一流行省皆候之,答曰:‘小兒難患自然,何說!’“雁蕩山大龍瀑巖壁上刻有“杜在此”字樣,要知道蔡崇信在游覽時應(yīng)該已經(jīng)看到了這一銘文,才想到引用杜的話來描述和概括雁蕩山的美景。
孝義非
1.《邵元沖 “最好唯有大龍湫”——蔡元培游雁蕩記》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邵元沖 “最好唯有大龍湫”——蔡元培游雁蕩記》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caijing/1364833.html